■本报见习记者 张晶晶
“地理国情数据将直接影响到国家重大决策。该数据可靠性达到80%或99%,对有关决策的意义是不一样的。”香港理工大学武汉大学空间信息联合实验室教授史文中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如此解释可靠性研究的重要性。
史文中团队从可靠性的角度对地理国情动态监测的基础理论及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其结果《可靠性地理国情动态监测的理论与关键技术探讨》不久前发表在《科学通报》上。
资料显示,美国多个国家机构,包括国家地理信息分析中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研究会等都将不确定性研究列为重点方向之一。中国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也将地理信息不确定性研究列入“十一五”优先领域之一。
史文中介绍说,可靠性地理国情动态监测是地理信息科学的一个新发展与应用方向。可靠性和时空动态性是其两大主要特点。地理国情动态监测需解决三大核心问题:可靠性问题、快速响应问题及一致性问题。
“我们近两年作了一些研究,但总体来说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史文中说。
据了解,可靠性地理国情动态监测从可靠性分析与质量控制入手,以地理国情的时空变化和动态监测为主线,深入研究可靠性地理国情动态监测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从而构建整个技术体系。
“所谓可靠,就是要降低地理国情监测中的不确定性,从而提高其准确性、鲁棒性(robustness,系统的健壮性)和完整性。我们的研究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可靠的监测方法,二是对结果进行可靠性评价。”史文中说。
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教授秦昆说:“通过分析地理国情动态监测中的误差源,根据误差传播机理,建立动态监测过程的误差传播模型,确立质量指标体系和数据质量模型,从而可以构建可靠性分析和质量控制的理论与方法。”
而时空动态建模需要对地理国情的时空变化过程进行分析,结合地图矢量数据和遥感影像数据的特点,研究监测数据的时间逻辑模型、基于时间和过程的时空表达模型,进而提出适合于地理国情动态监测的多尺度数据模型。
史文中团队的研究聚焦在三个方面:一是发现的技术,来确定地理国情是不是发生变化,并涉及基于遥感的变化监测技术;二是时空数据动态更新与一致性维护技术,比如说对动态交通情况、环境变化等有关信息的动态更新与一致性维护;三是对结果可靠性综合分析并辅助决策。
“不确定性研究有其必要性,但在我看来,目前更需要做的是基础技术支撑体系建设。”中科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传统的数据分析获得的是信息,而数据挖掘获得的是规律、知识。”李德仁说,“原来的数据分析只能记录正常人去银行取钱或抢劫犯抢钱的行为参数,不能分析其行为动机;而通过数据挖掘我们可以判断出谁是正常顾客,谁是抢劫犯。数据挖掘实现了从定量分析到定性分析的跨越。”
史文中说:“空间数据挖掘已成为空间信息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并取得了相当的研究进展。”
“空间数据挖掘是空间数据分析技术的发展和深化,它将为地理国情监测的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持。”秦昆说。
《中国科学报》 (2013-03-05 第5版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