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见习记者 倪思洁
12月16日,湖北恩施巴东县发生5.1级地震,至今已发生70多次余震,有媒体报道称“大半个湖北都有震感”。而据湖北省地震局副局长刑灿飞介绍,地震发生地是恩施溶洞的地质构造带,多煤矿石膏矿等矿产。初步判断地震由开矿导致水位提高以及溶洞塌陷诱发。
对于这一“初步判断”,海归学者、工程(地震)学博士陈永祁表示:“如果是大面积开矿,肯定会对整个地质环境造成影响,所以应该有相关的环保鉴定,但如今在这方面我国做得比较差。”
据陈永祁介绍,在美国,开矿之前就有一个整体的规划和环境评价,会写明具体怎么挖、怎么采,采完之后怎么填埋矿洞,怎么恢复原先覆盖的植物等,如果是在水库边开矿,要求会更加严格。
“但是,我认为此次地震或许与构造地震有关。”对于地震原因,尽管湖北省地震局给出了“判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地质专家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还是表达了他的质疑。
“地震分为两类,一类是构造地震,即由地下大断层上下运动释放储存的能量时引发的地震,属于天灾;另外一类是人工诱发地震,比方说原子弹试验、核试验的时候引发的地震,矿坑或岩溶塌陷引起的地震,水库诱发地震等。”该专家说。
针对对三峡水库诱发地震的质疑,这位专家表示,至今监测到的最大震级水库诱发地震是在印度的柯依纳水电站,是世界上公认的最大的水库诱发地震,我国最大的水库诱发地震发生于新丰江水库,两次地震都是在6级左右。但一般水库诱发地震以2~3级居多,且震中围绕在库区周围。
然而,此次地震所在的巴东县隶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尽管位于三峡库区,但震中地区距离三峡大坝有60多公里。
“自从三峡水库建成以后,每年都会有30米的水位变动,夏天的时候为了迎接洪水,水位会从175米降到145米,冬天为了保证发电,会将水位蓄高,现在正是水位最高的时候。”该专家介绍,我国开矿采用长壁开采,在地底下打一个“巷道”,把里面的煤全部开采完之后,矿坑就空置,让其自然塌陷,不管是地下水水位上升还是水库蓄水,一旦进水垮塌速度会加快,就会造成地震。
“但是这类地震的级别都很小,一般不太引起关注。从三峡运行以来已经发生了上千次这样的小地震。”该专家说。
不仅如此,在他看来,如果仅仅是由矿坑或岩溶塌陷而诱发的地震,级别一般也只是2到3级。“巴东县是有地质断层的,但大的断层主要是黄土坡南岸,而此次震中地区位于北岸,且从地质资料来看震中地区并没有大的断层,所以这可能是湖北省地震局初步排除构造地震可能的原因。”
与此同时,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部主任殷跃平也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碰巧的是,1979年在同样地区也曾发生过5.1级地震,属于构造地震。而据记者了解,当时的地震震中与此次震中距离约10公里。
“所以,不管是水库诱发还是开矿、岩溶诱发,都不至于到5.1级。我们近期还将去现场,看看是否存在构造地震留下来的痕迹。”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地质专家表示。
《中国科学报》 (2013-12-24 第4版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