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邱锐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12-11 9:50:36
选择字号:
珠算保护不等于进课堂
 
■邱锐
 
近日,在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审议后,珠算正式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我国第30项被列为非遗的项目。
 
珠算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承载着中国古老的数理智慧,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兴起,珠算渐渐脱离了历史舞台,能够熟练进行珠算的人也越来越少。所以,此次申遗成功,无疑是保护和传承珠算以及珠算文化的良好契机。
 
不过,对于保护的方法,许多人的看法是,让已于2001年由教育部发文退出课堂的珠算,再次回到小学课堂。对此,还有人列举了珠算可以开发智力、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等好处。
 
且不说“珠算可以开发智力”的观点是否得到医学证实,单说依靠小学生学习珠算来保护、传承珠算的方法就值得商榷,因为这种方法表面上好像能够保护珠算,但实际效果却可能缘木求鱼。
 
当初,珠算之所以被“请”出课堂,是因为在计算机已经高度发达的今天,其已基本没有使用价值,为历史所淘汰。而在失去现实土壤的前提下,以保护珠算为理由,让其再次进入课堂,就很有可能使之成为纯粹的学业负担,进而遭到孩子、家长乃至社会的拒斥,反而不利于对这一文化遗产的保护。
 
不能否认,珠算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和地位,但是保护某项传统技艺并不意味着一定要让所有人都掌握这项技艺,正如不能因为我国是活字印刷的发源地,就放弃激光照排技术,而培养一批熟练的排版工人一样。
 
其实,2006年生效的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规定,“保护”指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命力的各种措施,包括这种遗产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弘扬、传承和振兴。所以,“传承”(教育)只是遗产保护的一个方面,确认、立档、研究等同样重要。
 
基于此,为了更好地保护珠算,我们不应寄希望于利用行政权力命令所有学生都掌握珠算,而应向公众普及其背后的文化价值,特别是其与现实的关联性——这个有着1800年历史的计算工具的演变历程是怎样的?在历史事件中,珠算发挥了什么作用?其所承载的中国古老数理智慧,如何应用于现代科技发展?探明、记录与解释这些问题无疑比让小学生都会打算盘更有意义和紧迫性。
 
《中国科学报》 (2013-12-11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跨能量尺度原子核结构研究获突破 我国地震工程领域首个国之重器通过验收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团队研制出高性能的蓝光量子点液体激光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