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仉天聪 张行勇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3-11-19 10:55:08
选择字号:
专家解读“智慧农业——农业物联网技术”

王儒敬在向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张宝文、中共陕西省委书记赵正永等介绍中科院农业物联网技术成果与应用情况

 
【科学网 通讯员 仉天聪 记者 张行勇报道】11月6日上午,在第20届杨凌农高会主展馆“国际农业合作与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馆”内的中科院展区,设置的“智慧农业——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体验展区展台前,人头攒动,与会代表将中国科学院新农村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王儒敬研究员围的是里外三层,争相咨询智慧农业中的精准农业中种、肥、药、水、等要素精细调控与农作物病虫害自动识别等技术应用情况。
 
那么,农业物联网到底是什么?它的应用对农业有何帮助?它的前景如何?它走进农家还有多远呢?
 
记者就这些问题,在此次杨凌农高会期间和近日采访王儒敬等专家。
 
智慧农业=(精准农业、设施农业)+自动化+信息化+物联网
 
据了解,以美国、加拿大等国家为代表现代农业模式重点发展精准农业,其特点:3S技术、智能化高度发达,农场主文化程度高、经济收入高,集约化程度高;以日本、以色列等国家为代表现代农业模式重点发展设施农业与工厂化农业,其特点:土地短缺、工厂化管理,自动化、智能化技术高度发达,农户文化程度高、经济收入高。
 
3S技术是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R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s,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s,GPS)的统称。
 
“目前我国农业3S技术、智能化、低成本高可靠农业传感器等核心技术缺失,农民经济承载力脆弱、文化水平低,农业生产集约化程度低。发展我国现代农业应是多模式并存——精准农业、设施农业、智能农业,符合我国具体国情。”王儒敬认为。
 
农业物联网是将先进、普适的感知技术、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引入传统农业生产管理,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解决我国农业生产中精播、精施、精准控制、全程溯源等瓶颈问题,源头上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环境污染问题,实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生产目标” 。农业部余欣荣副部长提出“按照全要素、全系统、全过程的三全理念发展我国农业物联网技术”,并从理论、技术、应用以及政策、法规等率先开展农业物联网区域示范工程。将对我国现代农业模式的建立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发展农业物联网是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支撑,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突破口。王儒敬讲。
 
“十八大”报告中强调“重中之重”的战略定位,提出“四化同步”、城乡统筹一体化的发展思路,更加强调了信息化支撑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的核心作用。
 
“农业物联网技术成果在我国的推广普及将使我国干旱半干旱农业区实现节水滴灌成为可能,有效解决农业粮食增产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科院水土保持研究所山仑研究员在11月8日上午参观中科院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体验展区时表示。
 
农业物联网到农户大田的距离
 
农业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方面的具体应用可以十分广泛,在什么时候施肥、要施多少肥料、选用那种肥料的问题,及播种、灌溉、施肥、除草、防治病虫害、收获等的确定,都可依靠农业物联网技术实现,不劳累而且精确。从此改变农民靠掌握的经验来种田的习惯,不风吹雨淋而模糊的感觉种地,收益甚少,以致出现“谁来种田“的现状。
 
王儒敬说,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新型农业生产力,将从根本上改变农业传统落后的面貌,全面提高农业国家竞争力。
 
我国农户是否会用?用得起?一些参观咨询的农民、省市领导满怀疑惑的问。
 
“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在土壤成分检测方面,测一田块一个点的养分需要二百多元。如果将一块田的重金属全测出来则需要上千元。但使用激光与近红外实时监测设备测一个点,在除去购买成本的条件下,检测一次可能只需几分钱。不过,在考虑到购买设备成本的情况下,就必须大规模社会化服务,方能够抵消成本。”王儒敬回答。
 
而使用这些设备是不是需要很多有关方面的知识和专业技能呢?对此,王儒敬表示,对于农民来说,使用基于农业物联网技术的设备十分简单,比如使用激光土壤成分监测系统和近红外土壤肥力感知系统时,农民不需要掌握专业知识,只要把传感设备放置在需要的位置就可以了,传感器会自动搜集信息,而一系列复杂的信息分析处理过程都不用农民来伤脑筋,系统会自动作出判断和回应。
 
“农业信息化目标是农户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不可否认,面对千家万户的农民,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降低信息生产成本,即在信息获取、处理、传输等各环节上的成本。农业信息服务的低成本、个性化、专业化、可持续,是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重大技术瓶颈。”王儒敬毫不掩饰地表示。
 
“应用农业物联网技术能够实现农业精准播种、精准施肥、精准控制病虫害防治用药,从而提高农产品质量与减少环境污染。基于农业网物联网技术应用前景广阔,可以将其应用在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并且在不同地区都可以使用。在大规模农业生产中使用时能够使每次工作所需的成本大大降低。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贯彻,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加快,工农互惠、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分享现代化成果,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土地流传的有序进行,城镇化进程与农业龙头企业、种粮大户的同时成长,制约应用农业物联网技术的瓶颈问题会随之解决。”“农业物联网的研究与应用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需求。”中科院西安分院党组书记、昆虫分类专家杨星科认为。
 
中科院的引领与率先作用
 
据了解,10多年前,中国科学院在知识创新工程中就对传感网/物联网领域进行了战略性的前瞻性布局并借助其在传感器、电子信息、生物和农业领域等的多学科优势,投身农业物联网研究应用。目前,中科院充分发挥多学科综合优势,在沈阳、天津、无锡、安徽等多个地区开展了不同类型的农业物联网示范工程,均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果。特别是2010年5月,中科院与沈阳军区开展院军合作,打破国外精准农业在3S技术、传感器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等高技术垄断与封锁,中科院智能所、遥感所、地理所密切合作,攻克系列难关,建立了“天-空-地”一体化的动态监测平台、综合数据库和空间分析工具、可视化的分析管理和决策软件,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马力机械+立体监测+智能决策+精确控制”的精确农业技术体系,为我国规模化实施精确农业提供了技术支撑与示范模式。
 
王儒敬坚信,信息作为现代农业基本要素将会很快向农业生产管理深层渗透,信息服务技术向着网络化、集成化、智能化、个性化、低成本方向的发展,海量信息低成本获取、传输、大数据建模技术的瓶颈突破,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将使智慧农业逐步走进农家,为中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助力的同时,也为广大农产品消费者带来进一步的效率、便利和安全。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与国际同行赛跑,他们的研究突破传统认知 流感病毒进化出了能穿透粘液的蛋白质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