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爱民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1-24 8:23:53
选择字号:
全球变暖 动物有喜有忧
 
■本报见习记者 孙爱民
 
当北半球苦恼于极寒天气时,近期的南半球正饱受干燥酷热的考验。不久前,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因干旱引起的山火,甚至让一万多头绵羊葬身火海。
 
在一些科学家看来,近段时间北冷南热等一系列极端天气,是由全球变暖造成的。
 
一起生活在地球上的动物们,显然必须与人类“同此凉热”。在日前于北京举行的“动物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生物学响应”研讨会上,记者在采访相关专家后发现,应对气候变化,动物界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吃喝受影响
 
气候变暖使全球植物版图发生了明显变化,动物们的吃喝问题也受到影响。对此,我国“国宝”大熊猫将“深有体会”。
 
“基因分析证实,大熊猫的兴衰与气候有直接的关系。”中科院动物所研究员魏辅文介绍说,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导致大熊猫的分布区域极度萎缩,野生种群栖息地仅剩6个片段化的高海拔山地区域。
 
大熊猫主要逐竹而居,可食竹数量的多寡与大熊猫的数量息息相关。魏辅文表示,未来100年,受气候变化影响,大熊猫的“口粮”将出现短缺。“在未来100年,多个气候背景下的可食竹分布区将极大退缩,严重威胁区域内大熊猫的生存。”
 
全球气候变化让大熊猫面临温饱问题,不过,被人人喊打的老鼠却会丰衣足食。
 
“降水的增加可以通过改善植被,从而有利于鼠类种群的增长。”中科院动物所农业虫鼠害综合治理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许磊介绍说,研究表明,降水的增加使原本干旱的内蒙古地区植物更加丰富,也增加了鼠类的食物,长爪沙鼠种群密度随之增加。
 
被气温赶着跑
 
世界气象组织2007年发布的报告指出:过去100年,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升高了0.5~0.9摄氏度,今后100年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仍是气温上升。稻飞虱越冬北界的北移或是明显的证据。
 
稻飞虱是常见的农作物害虫,主要种类有褐飞虱、灰飞虱等,以刺吸植株汁液危害水稻等作物。
 
“近30年来,稻飞虱虫源地以暖冬为主。”南京农业大学教授陈法军介绍说,气温的升高使稻飞虱的越冬北界北移,越冬区域扩大。
 
上个世纪,我国灰飞虱的危害区域仅限于长江三角洲的稻区。然而,近几年,灰飞虱的危害区域明显北移,甚至到了辽宁丹东市。
 
2009年,山东省1180多万亩玉米和水稻遭受灰飞虱危害,导致大量作物减产甚至绝产。而在20多年前,这些地区的农作物还没遭受过灰飞虱的损害。
 
原因就在于稻飞虱是被气温赶着跑的。“2008年冬春,由于受低温冰冻影响,稻飞虱越冬北界南移,但大部分年份,这个界线是往北移的。”陈法军表示。
 
虫害鼠疫或加重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有的动物濒临灭绝,有的动物种群却将扩大。
 
中科院动物所研究员戈峰说,蚜虫是唯一一类对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响应发生种群增加的昆虫。
 
据戈峰介绍,高二氧化碳浓度环境下,蚜虫在韧皮部持续取食的时间显著延长,使蚜虫个体的取食量增加。
 
“不仅如此,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还降低了蚜虫对报警信息素的响应,同时降低了天敌昆虫对蚜虫的捕食作用。”戈峰表示,未来蚜虫的发生与危害将更加严重,虫害防治更困难。
 
除农作物虫害外,鼠疫的防治也将面临挑战。
 
“气候影响鼠疫的扩散速度,无论在中国北方还是南方,洪涝均有利于鼠疫进行扩散。”许磊介绍说,在我国南方地区,洪涝虽然可能不利于鼠类种群增长,但有利于鼠类的扩散。
 
加强对有害动物的防治、探索对珍惜物种的保护,是科学家们研究气候变化下动物响应的主要目的。“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共识,对全球植被和动物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在这种前提下,人类要早作准备、趋利避害。”戈峰告诉记者。
 
“为应对气温变化带来的动物大迁徙,我们建议为动物修建‘栈道’,并在宜居地扩大动物保护区。”戈峰建议说,这将有利于维护生态的持续平衡。
 
《中国科学报》 (2013-01-24 第4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与国际同行赛跑,他们的研究突破传统认知 流感病毒进化出了能穿透粘液的蛋白质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