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卢荻秋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1-14 7:54:27
选择字号:
中国科学报:大学考试应激发创新
 
■卢荻秋
 
“考试范围:所有讲课内容”、“考题形式:任意可能”、“无标准解、唯一解,甚至无解”、“考题满分>100,按考分区间间断取舍”……近日,中国科大《计算物理》课主讲老师丁泽军对学生进行“考前辅导”的幻灯片,在各社交网站上流传,引来众多大学生的“膜拜”。有网友表示,这些看似严苛的条文实际上启动了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发挥的空间。
 
很多人都曾对大学教育有过美妙的幻想,殊不知进入后才知道,大多数高校的应试教育模式并没有什么根本性的改变。课堂上老师照本宣科、课堂外学生死背笔记仍然是常态,机械刻板的考试更是成为评价学生学业和能力的“致命武器”,学习自然也成为一种按部就班、不得已而为之的惯性行为。而作为一名创新型人才所必须经历的自主式学习、探究式学习、个性化学习,依然可望而不可即。为获得高分、得到认可,许多年轻学子只能无奈地继续充当“考试的奴隶”。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当今几乎所有大学领导者都可以不假思索说出来的一句话。但是,陈旧老套的学业管理模式依然占据着大学教育的主导地位,使理想与现实之间持续着云泥之别。确实,大学生拥有广阔的成长空间和无限的发展可能,为他们传授知识固然重要,但培养能力、素质与智慧更应该是大学教育的根本所在。而这样的一种创新教育必然渗透在大学教育的全方位、全过程之中。
 
以考试为例,如果侧重于检验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自由想象、实践创新的能力,就必须改变过去那种机械刻板的考试方法,尽可能地减少考试的客观知识题,让考试的形式更加多样化,考题变得更加具有开放性、自主性和综合性。
 
丁泽军的考试规则,显然正是这样一种积极的探索。他甚至明确告诉学生考题本身可能不完备,让学生自己考虑是否需要假设其他条件或参数。这样的考试,给学生提供了非常大的自由发挥空间,无疑将成为大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激发器。
 
《中国科学报》 (2013-01-14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听导师的话,毕业论文答辩这样准备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