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同斌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6-9-19 12:57:43
选择字号:
土地污染:被忽视的隐患

陈同斌

    今年4月7日,甘肃省徽县水阳乡一名儿童被发现血铅超标。此后陆续有村民接受血液检测发现血铅超标。

    甘肃省政府9月14日通报的最新数字显示,截至9月13日16时,甘肃省陇南市徽县水阳乡新寺、牟坝两村因血铅超标而住院的人数已经达到258人,其中250名是儿童。

    目前,国家环保总局和甘肃省环保局联合调查组初步认定,徽县水阳乡新寺村村口的徽县有色金属冶炼有限责任公司是造成“血铅超标”事件的重要污染源。该公司采用国家明文淘汰的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自1996年投产以来,一直超标排污。监测结果表明,徽县有色金属冶炼公司400米内的土壤已受不同程度的污染。


    关注焦点一:土地

    其实类似事件在其他地区也有发生,甚至受污染区的范围更大

    陈同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环境修复研究中心主任、地表环境化学过程与健康实验室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近年来,土地(土壤)铅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威胁开始受到关注。土壤中的铅是通过食物链、扬尘等途径进入人体的。其中,儿童是铅污染的易感人群。幼儿和儿童体内铅含量过高,会直接影响其体格和智力的发育。这种影响是全身性的,具有不可逆性。目前我国儿童血铅水平整体已有所下降,但部分地区儿童血铅水平仍然较高,这与其居住环境和食物铅超标等因素密切相关。

    现在所报道的导致土地铅含量升高并危害人体健康的主要来源有:含铅矿的开采和冶炼、蓄电池加工生产、电子废弃物回收拆解和尾气等。

    在矿业活动影响区域,土地铅含量能达到非常高的水平。根据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环境修复中心对我国南部20多个有色金属矿区的调查结果发现,矿区土地的铅含量普遍较高,最高含量可达每千克土壤含铅数千甚至数万毫克,周边农田常遭受铅污染,导致作物减产甚至绝收。这次甘肃徽县的集体性铅中毒事件,就是因为不规范的冶炼活动导致的。

    当然,我也在怀疑,导致人体中毒的污染物可能还不仅仅局限于铅,很可能同时还会有其他污染问题。

    而且,此次事件是因媒体和国家环保总局的介入才受到广泛关注的。根据我们的取样调查,其实类似事件在其他地区也有发生,甚至受污染区的范围更大。如在湖南郴州发生过因铅锌冶炼活动致使近万亩果树死亡;贵州六盘水市某铅锌冶炼厂周边出现严重的铅污染。媒体也曾报道,甘肃天水市的某铅锌厂附近发生过数十位儿童铅中毒的事件。蓄电池生产及电子废弃物拆解等工业也可能导致严重的局部铅污染事件,在汕头市贵屿镇就因此而出现135名儿童铅中毒。

    另外,根据我们对几个城市的土地(土壤)铅污染研究表明,交通主干线周边土地的铅污染出现频率较高,城市人类活动密集区会也存在土地铅含量升高的趋势。但由于其社会影响程度较轻而常常被人们所忽略。

    目前,全国范围内土壤铅污染现状还不完全清楚,但局部地区的铅污染及其健康影响是比较严重的。

    此次事件也引发出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企业关闭后如何控制铅污染土地的二次污染风险?如何治理被污染的土地?

    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国内对于铅污染土地的修复技术研究不多。但根据我们的研究工作经验,大致有下述方案可供选择。

    传统治理土壤铅污染的方法有客土法、隔离法、填埋法和淋洗法等,但因为治理费用高或存在二次环境风险而难以大面积推广应用。植物提取和植物固定属于新兴的污染土地修复技术,具有廉价、易操作、二次风险低等优点,在国际上也已有成功范例。对于矿山废弃地或工厂附近的高铅含量土地,可采用植物固定技术固定或钝化土壤铅,限制其向周边区域扩散。对于中低浓度铅污染土地可采用植物提取技术,通过种植铅超富集植物大量吸收并带走土壤中的铅,以达到去除土壤铅、恢复土地资源的利用价值。

    在目前没有有效治理技术的前提下,可以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尽量减少铅进入人体的风险。例如:在受污染的农田中,可以选种棉花、花卉、苗木等非食用作物。另外,根据我们对北京市100多种蔬菜的调查结果,大部分叶菜和果菜类蔬菜吸收铅的能力相对差一些,对土壤铅污染有一定的“抗性”。因此,对于铅污染程度较轻的农田,可通过选种这类抗铅污染的作物种类,以减少铅进入食物链的风险。但这些措施都是治本不治标的,不会减少土壤中的铅含量,因此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土壤的铅污染问题,对后人和后代的污染风险并未消除。

    (敬请关注下期“血铅超标事件”焦点之二:维权)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团队研制出高性能的蓝光量子点液体激光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