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琛辉
尽管争夺高分考生已成为公开的秘密,但民众对各高校生源状况却没有一个全面系统的比较。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别敦荣等针对中国最好、最爱公众关注的大学群体,在最新一期《清华大学教育研究》上发表了研究报告《2005-2010年“985工程”大学本科生源质量统计分析》。该研究报告的引人瞩目之处就在于《“985工程”大学招生质量排行榜》。
《“985工程”大学招生质量排行榜》的研究背景如何?获得了怎样的结论?排行榜会不会促成各大学招生策略的实质调整?带着这些问题,别敦荣接受了《中国科学报》采访。
生源质量差异明显
教育部高教司2011年发文,要求“985工程”大学率先公布2010年度《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报告》。别敦荣发现,生源质量作为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对质量有着重要影响,了解“985工程”大学的生源情况,以及各大学所处的相对位置,有助于评估这些大学的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出于这一考虑,他和博士生叶本刚历时近一年,完成了《“985工程”大学招生质量排行榜》研究。
别敦荣等选取2005~2010年39所“985工程”大学在全国31个省市的招生录取数据,依据各校文理科统计录取均分、分省计算单科录取线差,并利用单科录取人数做加权累加,得出了39所“985工程”大学6年间招生质量排名及其文、理科招生质量排名。
该“排行榜”显示,“985工程”大学招生质量综合排名中,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分居前三;文科生源排名的前三名为北大、清华、中国人民大学;理科生源排名的前三名则为清华、北大、上海交大。
别敦荣分析,“985工程”大学录取人数具有明显的属地化特征,全国各地绝大部分优质生源选择了清华、北大、上海交大等地处经济文化发达城市的大学,其他内地大学对它们几乎没有构成生源竞争威胁。但在北京和上海之间,仍存在差距,比如,地处上海的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在本地的生源质量也比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弱。生源质量排名前24名的“985工程”大学分布在13个省区,京、津、沪三个直辖市有12所,占50%。四川、重庆、陕西、甘肃等西部地区四省区共7所“985工程”大学中只有1所进入前24名;中部地区人口大省众多,仅湖北、湖南就有5所“985工程”大学,其中只有3所进入前24名。生源质量排名倒数4名的大学有3所分布在边远省份。
报告还发现,2005~2010年各“985工程”大学生源质量具有一定的波动性,但每年的生源质量排名与各自的总体质量排名有一定相关性。清华、北大、上海交大、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同济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南京大学等10所大学生源质量一直处在前10;华东师范大学的位置变化最大,从2005年的第13名跌至2009年的第27名,2010年又升至第23名;哈尔滨工业大学上升幅度最大,从2005年的第21名升至2010年的第13名;处于第23~35名大学的相对位置基本没有变化。
有助优化发展战略
别敦荣认为,生源质量的差异,表面上是录取分数与录取人数的差异,实际上却是各省市经济、文化、人口、教育等发展不均衡因素相互作用的反映。
“由于理科录取人数总体超过文科,所以,综合得分与理科分值有较高的相关性,理科生源质量排名与总体生源质量排名有较大的相关性。”别敦荣说,文科生源质量排名与综合生源质量排名的反差较大,反映出文科招生的人数相对较少对综合分值影响较小。
据了解,《“985工程”大学招生质量排行榜》研究主要选取2005~2010年39所“985工程”大学高考招生录取分数统计数据,对各大学之间的生源质量进行比较分析,确定各大学招生质量排名情况。研究的原始数据主要来自五个方面:各大学招生网站、新浪教育频道数据资料、中国教育在线数据资料、《中国教育考试年鉴》、《全国高校录取分数线统计》等。
对此有人质疑,以分数高低作为生源质量的评价标准是否片面?别敦荣表示:“生源质量的确不能与高考分数画等号,但是,在目前的高考招生体制下,以高考录取分数作为衡量依据具有合理性。尽管目前很多高校在进行自主招生的尝试,但由于各校自主招生的方式、方法不同,加上很多学校自主招生也是以高考为基础,因此用高考录取分数作为衡量生源的质量标准,在现阶段是有指导意义的。”
别敦荣说,《“985工程”大学招生质量排行榜》可以让各大学对兄弟学校的生源情况有一个了解,也可以让社会了解、关注中国最好的大学招生质量情况,以及这些大学在各省招生质量的具体情况。
“高水平大学之间的竞争,始于优质生源竞争。”别敦荣认为,“985工程”大学必须根据自身学科优势制订生源战略、招生政策,以吸引优质生源,确保持续发展。
《中国科学报》 (2012-08-15 B2 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