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19时45分,我国著名水利学家、教育家,国际知名的地下水及农田排水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蔚榛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辞世,享年89岁。
1923年11月,张蔚榛出生于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1941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工学院土木工程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51年被首批派往前苏联深造,1955年以优异的成绩取得副博士学位。归国后在原武汉水利学院长期从事教学科研工作,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被评为我国首批博士生导师,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蔚榛生前接受采访时说,他这一生总在不停地给自己加压,追赶别人。上“教会”学校时是这样,进北大后也是这样,解放后受国家派遣去前苏联“科学院水利研究部”深造时更是这样。
在苏联,张蔚榛的副博士论文《灌溉对地下水动态的影响》得到了相当高的评价,被收进苏联科学院1959年出版的论文集。权威人士认为,这篇论文对灌区地下水的计算做出了重要贡献。
从开始研究农田水利那天起,张蔚榛走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中国农村的广阔大地,哪里经常发生旱灾涝灾,哪里的土壤盐碱化了,哪里的地下水资源缺乏,他就把探究的目光投向哪里,把跋涉的足迹留在哪里。
1976年,张蔚榛带学生去河北衡水进行科学试验时,正遇上唐山大地震,他老家就在唐山,那里有许多亲人。但为了研究工作,他始终坚守在现场,指导抽水试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受到生产单位的好评。试验结束他去探亲时,才知道哥哥在地震中遇难,已离开了人间。
当几十年的奋斗终于得到了众口一词的赞誉时,张蔚榛并没有满足,他又将目光转移到了节水研究上。78岁时,他又几次飞抵内蒙古,进行河套地区节水的研究。
认识张蔚榛的人都这样评价:“他是位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很有名望的学者,也是位品德高尚、可亲可敬的长者和良师。”在培养人才中,张蔚榛总是不遗余力,为青年人早日成才创造条件。在研究过程中,他与大家一起讨论,平等相待。大家也都乐于向他请教。
据悉,遵照张蔚榛院士的遗愿,丧事从简,不设灵堂,不摆花圈,定于18日上午9:00在武昌殡仪馆举行遗体告别。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