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应向伟 通讯员杜琼)6月18日,以“动态发展的杂草,多元化的治理策略”为主题的第六届国际杂草科学大会在杭州召开。大会是首次在亚洲国家举办,由国际杂草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和中国植物保护学会主办,中国植物保护学会杂草学分会承办,来自全球50个国家的470名代表参会。
农田杂草是一大类农业生物灾害,可与农作物争肥、争水、争光,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对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持续提高构成严重威胁。
全球气候变化引起杂草群落结构发生变化是全球杂草科学研究的新课题。近年来,发达国家在转基因抗除草剂作物、生物除草剂开发应用、生态控草技术、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杂草监测和治理中的应用等方面有较多的研究,并针对动态发展的杂草问题提出了多元化治理的理念,农艺措施、作物自身和其他生物的控草作用也成为杂草治理研究的热点。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农田杂草治理技术研究日益受到关注。“十一五”期间,我国农田杂草治理面积不断扩大,挽回粮食损失1830多亿斤,节省劳动力投入100多亿个工日,直接经济效益达2000多亿元。
然而,我国仍面临着农田杂草(尤其是恶性杂草)发生面积不断扩大、危害日趋严重、抗药性杂草迅猛发展、除草剂药害时有发生的严峻形势。在现有防治水平下,我国每年由于杂草危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978亿元。例如,近年来直播稻田杂草稻、千金子等杂草发生严重;华北西北麦田节节麦、日本看麦娘、雀麦等杂草危害触目惊心(高达1200穗/平方米);我国小麦主产区播娘蒿、日本看麦娘、猪秧秧等对麦田主要除草剂产生了抗药性,其中播娘蒿和日本看麦娘对除草剂的抗药性水平已分别高达1700倍和1200倍。
与会专家表示,我国是农业大国,在中国召开国际杂草科学大会,不仅能搭建展示全球杂草科学研究成果的平台,还能更好地展示我国农业科技、生产水平和近年来新农村建设所取得的成就,更好地促进我国科学家与国际同行间的交流与合作。
《中国科学报》 (2012-06-20 A4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