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举步维艰的科教改革中,需要质疑、批评,更需要鼓掌、喝彩,和力所能及的参与、支持
“我们很希望回答钱学森之问”——在前不久举行的招生说明会上,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再次表达了他的夙愿。
2009年9月,卸任中国科技大学校长的朱清时再次出山,受聘南科大(筹)校长,立志要创办一所自主办学、教授治校的一流大学,以回答“钱学森之问”。其后,他和筹建中的南科大一直处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今年4月24日,南科大终于获批“转正”,并于5月29日拿到了教育部的本科招生试点方案批复,让人们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由于高考在即,南科大今年的招生只能采取“基于高考”的综合评价录取模式,即考生的高考成绩占60%,高中阶段平时成绩占10%,复试成绩占30%。这一不得已而为之的录取模式,引发了许多质疑,有人甚至称:南科大向有关部门“妥协”,“被收编”了。
其实,正如朱先生在央视《新闻1+1》栏目中所回答的那样:任何理想的东西往往都不能一步到位,尤其是教育改革这种复杂的事情……我觉得重要的是朝着我们的目标已经前行了一大步。
与“一考定终身”的现行招生制度相比,南科大的招生模式虽然与其初衷有违,但已经前进了一大步:没有120%的提档线限制,“想象力、注意力、洞察力”等综合能力复试占30%,平时成绩占10%。这样既看分数、又重能力,基本不会有“遗珠”之憾。而且,新生入学后前两年将不分专业,待自己的潜力和兴趣明确后再自主选择;开学后学生就有机会到实验室工作,较早接触科研。所有这些,已经接近国际一流大学的招生、培养模式。在中国当前的条件下,能做到这些已属不易。
目前南科大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招聘了60多位知名教授,今后将会有更多人加盟。一流的师资、一流的学生,加上科学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假以时日,南科大培养的科技领军人才值得期待。
当然,要完全回答“钱学森之问”,还离不开国家科教体系的整体改革。让人欣慰的是,在这场改革攻坚战中,并非只有朱先生“一个人”战斗:王晓东领衔的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建立了“稳定支持、自主科研、国际评估、公平竞争”的科研模式,其成效获得国内外同行认可,已有多个高校、研究所开始效仿;北大、清大联合成立的生命科学联合中心,除了在科研上大胆改革,还探索实行“师资共享、学分互认和学、硕、博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由中美合建的上海纽约大学,已获教育部批准筹建,有望于2013年招收首届本科生……涓涓细流汇成江河,填鸭式教育和计划式科研的寒冰终将消融。
“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在举步维艰的科教改革中,需要质疑、批评,更需要鼓掌、喝彩,和力所能及的参与、支持。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