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安德烈亚斯·高滋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12-5-23 16:28:55
选择字号:
外籍专家谈三峡工程:防洪之外充分利用水资源

安德烈亚斯·高滋,瑞士联邦环境署副署长、国家自然灾害防治委员会主席,负责中瑞水资源合作协议的实施。

当人们在欧洲读到有关三峡工程的文章,这些文章通常是带有批判性甚至是完全负面的。人们尤其担心的是,自然界会因为这一工程的介入而失去平衡,或者百万居民因为这项“疯狂的工程”而要举家迁徙的事必须要受到指责。能够证明这项工程的可持续性的信息,即社会、经济以及生态环境相协调的信息,人们很难找到。
 
对于这项工程的评价,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局限于某一个特定领域或专业。鉴于三峡工程对很多不同领域都有影响,所以不能不从全局的更高层面进行思考。
 
在我思考的时候,第一个想法就是想到了一棵树:在欧洲,一个社会的发展以及它的各个领域通常都会用“树形图表”的方式展现出来,这也揭示了树木和人类在很多方面具有很多相同的特征:树木和人类都有根。任何有根的人,都有自己专属的无可取代的位置。但一场“风暴”却可以拔去树木和人类的根,不仅只是树木的根基,还包括人类留下的年轮。根据年轮,我们可以清晰地辨识出我们经历的好时光和坏时光。茂盛的大树使树叶更加靠近光源,传递水分和营养素。当人类的大树倒塌,经济枝杈也崩溃瓦解。这个比较告诉我们,树木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代表人类或者社会的生存标准。
 
第二个想法是水:当我们考虑到,人类身体的百分之六十是由水组成,而人类大脑甚至百分之七十是由水组成,一切就很清楚,尽管水不是全部,但是没有水任何物体都无法存在。水就是生命!好的水资源就意味着好的生命,好的生命就意味着更好的生活质量。而当我们考虑到干旱或者洪水都可能危及或者摧毁生命,那么水也可以意味着“死亡”。
 
我的第三个想法是把“生命之树”和“水”结合在一起:如果我们可以鸟瞰的话,河流的流域正如树木一般。这个流域的城市形成了这棵树的“果实”。这棵生命之树也就成了水之树。就像对一棵树的悉心照料是保证它茁壮成长的关键一样,对流域内水资源的管理同样也是一个社会生活水平的中心要素。
 
对一棵树照料的目的是为了有更好的果实。对一个流域的管理是为了使城市有更好的生活水平。在1800年左右,全世界居住在城市的居民比例仅为2%,而今天城市人口的比例已达到约50%,并且据估计到2030年这个比例会上升到60%。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实施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果实的高品质或者城市生活的高质量取决于一棵树,换句话说,一个流域内任何时期都必须有足够的高品质的水资源。极端水体比如洪水或者低水位都是人们不希望发生的。自然形成的湖就是最好的例子,它向我们展示了自然界如何很好地处理这些极端水体,并把它们带来的危害降到最低。比如博登湖,它是莱茵河流域最大的天然湖泊,入湖水量的变动范围为1∶72,出湖水量的变动范围仅为1∶10。
 
长江是中国最长和世界第三长的河流。尽管它流经的区域不到中国面积的五分之一,它却供养了中国三分之一的人口。它的状况不仅对流域内四亿多的人们,而且对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因此长江流域代表了中国最重要的“水之树”。这条河流在2000多年前就有过洪灾的记述,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近年来受洪水威胁的人口已达上亿人,这个事实说明了洪水会造成巨大的危害。仅凭这点就足以成为我们治理好长江的原因。
 
早在1921年就出现了一个想法,也就是把长江过多的水在三峡地区用堤坝围成人工湖。但是限于当时有限的专业知识以及技术状况无法将这一想法付诸实践,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1954年。多亏了科技的进步,这项计划得以重新启动,在经过详细的调查和长时期大范围的论证后,于1994年开始进入工程建设。
 
在最初,这项工程被构想为可以同时达到多种目的。即在洪水高峰期时保护下流区域防洪安全,同时兼顾发电、航运以及利用排水进行灌溉的目的。
 
三峡大坝的建设,形成了一个长度为660公里、平均宽度为1.8公里的人工湖。这个湖的总库容共计393亿立方米,相当于长江年径流量9600亿立方米的4.09%,相当于三峡坝址的年径流量4510亿立方米的8.71%。
 
这项工程竣工后,在汛期可以最大拦蓄221.5亿立方米(千年一遇)的洪水。通过工程建设前后洪水事件的对比,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一数字带来的重要意义:
 
三峡大坝最重要的设计除了更好地改进防洪工作外,还能充分利用水力资源。初期规划建设26台弗兰西斯反击式水轮机,每年可以产生84.7TWh(1TWh=10亿度)的电力,目前增加了6台地机组,使整个三峡工程建成了32台水轮机,每年可以产生88.2TWh的电力。这些比瑞士所有的水力工程总发电量的两倍还多。通过这个对环境无污染的能量,每年可以节约几百万吨的煤炭。毫无疑问,这种节约对空气质量和二氧化碳的减少释放都有积极的作用。
 
多亏了航运船闸的建设,新建的大坝对重庆地区的水资源供给没有造成障碍。正相反,船闸的规划建设和对建坝抬高水面,解决了枯水期水浅礁多急流的问题,使得每年过坝的货运量增加到了5倍,运输花费下降了35%。很容易理解,其他的运输方式比如火车或者公路都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负担。
 
与洪水季节一样,旱季时,三峡工程也可以根据需求调节蓄水量。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干旱的发生由于气候变暖而表现得日益严重。
 
“水之树”的形象非常合理地展示了三峡工程建设的可行性,这项工程将会提高“果实”的质量,或者换句话说,将会提高城市的生活水平。
 
尽管有众多优点,但我们不应该忘记,这项工程对少数人也同样造成了消极的后果。与此同时我想到了那些因为这项工程而不得不举家迁徙的人们。我们很容易理解,一位农民要离开他祖先留下的土地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但是这个牺牲是值得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整棵树的收获。
 
三峡工程是广阔的长江流域生活水平提高和保持的一个必要条件。然而,必要的意思并不等于是足够:对于水资源状况的掌控以及泄洪的方式方法目前是、并且一直会是保护这项设施积极工作的中心意义。基于这种发展和已经呈现出的气候变暖的状况,对于洪水管理将会越来越严格,甚至有必要构建其他的人工湖。
 
如果对于防洪没有好的基础和明确的标准,管理工作就无法持续进行。2011年的防洪情况表明,目前现行的处理是成功的,让人欣慰的。但是这些标准持续的检验和监测手段的更新也要一直符合进一步的需求。
 
2005年4月17日在武汉举办的第一届长江论坛上,中央政府和十一个省的地方政府达成了以下几点重要的指导方针:一、保证饮用水的供给;二、保证抗洪工作;三、保证河流的生态功能;四、加强国际合作交流。
 
通过我本人多次在长江的访查,我非常高兴地断言,我们已经将之前的计划付诸实践,并且所有的努力也都得到了丰厚的回报。(节选自2012年4月3日在苏黎世生命博览会可持续性论坛上所作的报告)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团队研制出高性能的蓝光量子点液体激光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