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陆琦 通讯员 姚臻
说起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教授刘庄,苏大党委宣传部的老师给记者罗列了一堆奖项,“别看他是‘80后’,来学校不到三年,获得的荣誉可不少呢”。
面对取得的各种成绩,刘庄却显得很低调。
在他眼里,科研人员需要够勤奋、能吃苦,抱有淡定的心态。“从投入产出比来说,科研之路并不平坦,所以从事科研工作一定要有浓厚的兴趣和持之以恒的毅力,遇到困难不轻言放弃。”
为纳米梦想回国
关于如何踏上科研道路,刘庄说,一切都是顺其自然。
2004年,他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毕业后,被美国斯坦福大学化学系录取,师从杰出华人化学家、美国文理学院院士戴宏杰。
“虽然在北大就接触过一些科研,但真正做科研是从斯坦福开始的。”出于兴趣,刘庄选择了纳米研究。
在斯坦福大学求学期间,凭借扎实刻苦的学习精神,刘庄先后获得斯坦福大学研究生奖、美国材料学学会银奖,并在高水平杂志上发表20余篇文章,申请3项美国发明专利。
5年的海外求学经历,对刘庄而言是非常关键的。
“戴老师言传身教,学术思想、为人做事上,我都潜移默化地受到了他的影响。”刘庄表示。
学成回国,是刘庄出国前就打定的主意,“中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2009年6月,怀揣着“纳米梦想”,刘庄来到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李述汤领衔的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
“在这儿,有独立的科研平台,各方面待遇也不错。”刘庄说。
两个月后,他的科研项目就正式启动了。
“没想到能这么迅速就开展科研工作,学校对青年教师从事科研活动的支持力度很大。”刘庄说,研究院内交叉学科资源丰富,实验设备没有重复建设,科研仪器高效地敞开式使用,这为孵化出科研成果提供了便利的科研环境。
从组建课题组至今,刘庄已独立发表通讯作者论文30篇,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科技部“973”项目子课题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一项。
最近,刘庄和他的科研团队正在进行基于纳米材料的肿瘤光热治疗研究。
“我们致力于运用纳米生物材料与肿瘤纳米技术,探索多种功能无机纳米材料在生物影像、药物输送和癌症治疗等方面的应用。”谈到自己的研究,刘庄信心十足。
他解释说,这是一种物理学疗法,通过对肿瘤定位,用光照局部杀伤肿瘤细胞,进行远程诱导治疗。相对于单纯使用普通化疗,光热治疗和传统化疗结合在一起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抗药性,还可以降低用药量。
亦师亦友
刘庄目前带领的是一支交叉学科团队,主要以材料化学和生物医学背景的学生为主。
因为年龄相仿,刘庄和学生们基本没有代沟,交流很多。平时学生遇到学习生活上的困难,也都会主动找他寻求帮助。“我既是他们的老师,也是他们的朋友。”刘庄笑言。
作为导师,在学生培养方面,刘庄从不含糊,很有自己的一套想法,“我会根据学生的个体需求和就业意向分类培养”。
对于热衷学术研究的学生,刘庄会比较注重科研能力的培养;而对于打算直接就业的学生,会在头两年注重学科基础,第三年则鼓励他们多出去锻炼实习。
很多时候,刘庄都和学生在实验室里一块儿干。因为在他看来,导师和学生不是雇佣关系。“当导师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把学生当做工具。”
程亮是刘庄的“开门弟子”,他硕士读的是无机化学专业,博士方向为纳米生物医学及生物技术。
刚开始做实验,程亮很多都不懂,正是导师的手把手指导才让他很快进入了角色。
谈起自己的导师,程亮不时流露出敬佩之意。“刘老师虽然只比我大一岁,但他很成熟,这从实验设计、研究想法中都可以体现出来。国外很多好的科研经验他都亲自传授,这让我们受益匪浅。”
《中国科学报》 (2012-05-10 A4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