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启动建设的清华科技园,已成典雅现代的商业办公空间集群。
图片来源:www.quanjing.com
国际上科技园很多,但都不是以大学为主体的科技园。大学作为主体来办科技园,中国走在了前面。但是,盈利问题在大学科技园运行中普遍存在,甚至有一些大学科技园为资金所困,特别是本次国家评估排名靠后的大学科技园。
■本报记者 孙琛辉
近日,科技部、教育部对86家国家大学科技园进行绩效评价并公布了评价结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等17家被评为优秀,上海财经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等47家被评为良好;北师大—北中医国家大学科技园等19家被评为合格;另有2家国家大学科技园被 限期整改,1家被评为不合格。
作为自2001年我国启动建设国家大学科技园以来的第二次全国性考核,本次评价采用的“大学科技园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由科技部、教育部2010年10月联合下发的《国家大学科技园评价指导意见》颁布,一级指标包括园区服务与运营、创新绩效、成果转化能力、孵化绩效、人才培养与聚集、社会贡献。
在这一“国家标准”的审视下,各大学科技园的发展情况怎样、问题何在、前景如何?
为产学研合作而生
1951年,世界第一个科技园(研究园)——斯坦福研究园诞生,在其推动之下,众多高技术企业与斯坦福大学一起构成了美国最重要的电子工业基地——硅谷。而如今,国际上以大学为依托的科技园已发展到近两千个。
“当大学的功能从教学与科研延伸到社会服务的时候,大学科技园得以产生。产学研合作需要大学科技园这个载体。”北航国家大学科技园总经理李军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以技术科研实力雄厚的大学为依托是大学科技园的一大特点。
1988年,东北大学科学园率先在沈阳诞生,拉开了中国创办大学科技园的序幕。东北大学原校长赫冀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提到试办科技园和高科技企业的原因:一是高校具有成果和人才的优势,可以通过创办高科技企业和大学科技园,实现产学研结合;二是办学经费捉襟见肘,希望获得经济回报。
作为清华大学服务社会的主要平台之一,清华科技园从1994年启动建设,不仅将一片杂草丛生的荒芜之地建设成典雅现代的商业办公空间集群,更打造出中国乃至世界少有的创新资源密集、创新活动频繁的科技园区。
1999年,科技部、教育部联合启动了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工作,并于2001年5月联合认定了首批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之后,大学科技园的发展有了燎原之势。
李军曾在北航科技处工作。让他印象最深的是,当时学校科研成果转化没什么渠道,他就天天拎着包去跑各种成果洽谈会,弄个展板,坐下来守株待兔,但几乎没什么成效。2000年,北航出资组建了北京北航科技园有限公司,帮助高校和企业对接,教授负责研发,聘专业人才负责生产管理和市场营销,一个个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开始发展壮大起来。
据了解,目前我国大学科技园的办园模式有一校一园、多校一园、异地建分园、与政府合办等几种。在运营模式上,也有政府引导、高校依托、公司化运营、社会多元化资本介入等多种方式,大学科技园的运行模式在相互借鉴中不断加以调整,形成适合各自特色的发展模式。
科技园的“大学”优势
“大学科技园有别于一般的产业园。”华南理工大学科技园总经理邓飞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大学科技园的大部分企业,都与学校相关课题组有着技术合作、技术指导、研究生实习、成果专利转化等密切联系,乃至本身就由大学的老师或学生创办。
邓飞其还指出,大学科技园的主要任务不是创建大型科技企业,而是通过建立完善的支撑服务体系,为科技人员及其科技成果、项目的转化和产业化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和全程化、多方位的科技服务,使企业减少初始投资,降低成长风险,为其后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事实上,众多的大学科技园孵化了大量知名企业,如东软集团的发展与东北大学科技园密不可分,清华紫光诞生于清华科技园,中星微电子、金山软件公司在北航科技园成为上市公司等。
在北京市海淀区十几家科技园区中,北航科技园的房租是偏高的,之所以还能吸引到很多企业入驻,李军分析,大学科技园依托大学优质学科群的资源优势,是大学文化和企业文化的交汇点,高新技术企业需要技术和人才,自然对大学有种文化上的亲近感,这是不同于一般高新开发区的优势。
同时,大学科技园对大学的发展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包括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创业岗位、提供创业教育基地、促进学校产学研发展和学科建设等。最早“建园”的东北大学,在经济收益、促进办学方面均获得丰硕回报。本次评价中名列前茅的北航更有切身体会。
截至目前,北航科技园园区企业提供实习岗位超过3000人次,接收应届毕业生1000多人;在孵的大学生创业企业超过40家,产生了一批优秀的具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前景的企业。
在入园企业的牵引和带动下,北航有针对性地新设了一批企业发展急需的应用性学科。
2009年,在由北航科技园在孵企业北京民航天宇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参与完成的重大科研项目——空地协同的民航空域监视新技术及装备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这个项目成功地建立起覆盖天空的神奇“千里眼”,帮助我国实现了“数字空管”的大跨越。
首批国家大学科技园之一、此次获评优秀的华南理工大学国家科技园也直接促进了学校相关学科的发展。此外,针对园区创业学生对创业知识的需求,2011年5月,依托科技园作为创业实践基地,华南理工大学成立了创业教育学院,为大学生提供了创业的舞台。
片面追求盈利会带来导向偏差
国际上科技园很多,硅谷有硅谷的模式,剑桥有剑桥的模式,中国台湾地区的新竹也有属于自己的模式,但都不是以大学为主体的科技园。大学作为主体来办科技园,中国走在了前面。但是,国外科技园有着国内不可比拟的市场优势。
“在发达国家和创新型国家,市场资源非常充足,科技园在商务上、国际贸易上做得很好。这对企业其实是最有价值的东西。把企业的市场带来了,企业发展速度会很快。而我们只能在大学科技园的范围内聚集各种资源。”李军说。
此外,盈利问题在大学科技园运行中普遍存在,甚至有一些大学科技园为资金所困,特别是本次国家评估排名靠后的大学科技园。作为企业,追求利润似乎是必然的,然而,如果追求利润最大化,就偏离了大学科技园服务的提升和品牌的塑造,如何在公益与市场化运作之间寻求平衡?
“科技园在功能定位和运作载体之间目前存在一定的矛盾。”邓飞其认为,大学科技园有三项主要功能: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从其功能定位来讲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但所有大学科技园都要注册为企业,如单纯按照企业的要求,从盈利多少来评价科技园建设与运行的成效,会对科技园的发展导向带来一定的偏差。
李军提到,科技园的一些活动有着公益性质,希望政府能对这些活动给予一定资金支持。比如“北航科技园杯”创业计划大赛、北京市创业计划大赛、全国“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北航科技园均立足于对参赛大学生进行创业指导,培养和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技能和创业热情。
目前,有越来越多的大学开始了办科技园的尝试。科技部、教育部2011年研究制定的《国家大学科技园“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到2015年,全国大学科技园总数达到200家,国家大学科技园总数将达到100家。
那么,什么样的大学适合办科技园?有学者分析认为,首先要有极强的理工科背景;其次要有广阔的校园或校园周围有发展建筑物的条件。但在李军看来并不一定:“理论上任何一种类型的大学都能做好科技园,工科院校具备迅速做起大学科技园的先天条件,但能不能做好取决于学校和地方政府对大学科技园的重视程度、科技园的运营者是否敬业等。”
李军相信,大学科技园和大学的联系越紧密,越能获得良好发展。
《中国科学报》 (2012-04-25 B1 大学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