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温才妃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4-18 9:27:27
选择字号:
中国农大招生办主任周旭峰:兴趣是最大学习动力
 
■本报见习记者 温才妃
 
人们往往用录取分数是否较往年提高,来衡量一所高校的生源水平。然而,仅仅是录取分数的提高,实际上并不能全面反映生源的真实情况。
 
“学校更应该看的是新生对学校和专业的兴趣吻合度是否有提升,因为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中国农业大学招办主任周旭峰如是说。
 
城市学生学农兴趣更大
 
数据表明,更多城市考生选择农业大学。2011年中国农大新生中城市生的比例超过70%。
 
“作为农业院校,学校当然愿意招收农村背景学生,但学校可选择的余地其实不大。”周旭峰说。
 
在招生过程中,他发现了同样的现象——城市学生对农学类专业比较认可,农村学生则更偏爱选择工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农村考生并不了解现代农业的内涵,这背后反映了城乡考生在获取信息量上的差别。”
 
那么,高校应如何调动农村生的学农兴趣呢?
 
周旭峰告诉记者,目前在农村中学的招生宣传主要面临的是效率问题。如农大的录取分数线一般在重点线上的四五十分,而一个县级普通中学能达到农大录取分数线的可能只有十几人。在目前高校对于农村中学的招生宣传,大都依靠互联网、电视、报纸等媒体完成。农大近年来开始组织在校生利用寒暑假返回母校宣传,已经逐渐显出效果。
 
试点培养高中生学农兴趣
 
农民在田间地头,挥汗如雨地劳作。这是传统农业留给人们的“刻板印象”。对于埋头温书的高中生,现代农业的内涵、发展情况又知多少?
 
“在现有体制下,与其筛选合适的考生,不如引导高中生对农学专业的兴趣。”周旭峰说,“中国农大对学生选择专业有系统的考虑。不仅针对在校学生,而且在入学前就为考生创造多种了解的机会。”
 
据他介绍,农大个别学院已开始试点生源基地校的科普宣传工作,较早介入学生的兴趣培养。由试点学院派出长江学者、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科研水平较高的老师前往生源基地校,为高中一二年级的学生进行深入浅出的科普介绍,引导他们认识农业发展的现状、未来,以激发他们的农学兴趣。
 
入学后仍关注学生兴趣
 
中国农大每年有300多人成功转专业。何以有如此多的人转专业?
 
周旭峰解释,即使学生被第一志愿第一专业录取,对专业的学习内容与发展前景也并不是很了解,有可能出现“错选”;另外受高考分数限制,一部分考生作了权宜的选择,主观上回避了热门专业。
 
为此,农大提出了“无门槛转专业”政策,学生无论成绩好坏,只要提出申请,就有转专业资格。
 
周旭峰指出,大多数高校根据学生的成绩批准能否报名转专业,这其实是个悖论。譬如,一名工科生想转往经济学专业,如果他在工科专业成绩排名第一,则说明他很适合该专业。如果学生本专业学习成绩不太好,但在拟转科专业上有发展潜力,就应作出鼓励。“应该去除对原专业成绩的硬性要求,转为综合考查学生相关科目的成绩,以及对拟转入专业的理解。”
 
《中国科学报》 (2012-04-18 B3 思考)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