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正英
卫生部部长陈竺近日称,这一轮医改是改革开放以来进行的最为深刻的一次。医改已进入“深水区”,各种体制性、机制性的障碍躲不开、绕不过,处于“全面攻坚”阶段。我们只有勇于首先改革自己,才能得到民众理解。(4月12日《人民日报》)
尽管陈先生这番话比较简短,一些表达也能读出他内心的纠结与矛盾。是的,医改义无反顾地进入“深水区”,必然面临多方利益关系,如果这些关系未得到制度性廓清,那么下一步成功涉水几无可能。
新医改挺进“深水区”后,要实现国人“看病不贵、看病不难”的愿景,医改后期细则拟制者和执行者们至少应带头砸碎两重意识壁垒:其一,医改的方向虽然很正确,但在制定相关细化措施中,必须砸碎“闭门造车”意识羁绊。
再者,必须彻底革除医卫资源长期不公的社会意识。我们应从公民平等的意识高度入手,打破干群不平等的医卫健康保障格局,取缔干部与工人、农民不平等的医卫福利待遇制度,实现干群平等医疗保障待遇。
可以说,只有将医改挺进“深水区”的代价、成因、难度等告诉公众,才有机会砸碎既得利益阶层固守的壁垒。换句话说,医改只要继续维护既得利益阶层的利益、只要继续把老百姓的看病难呼声排除在公立医院改革的方案之外,继续不将十多亿普通职工和农民的就医难问题解决,那么,它要驶过“深水区”几乎不可能。当前,亟待改革者以“壮士断腕”的气魄挑战已显固化的自身利益,没有退路地涉水而至医改成功的彼岸。
《中国科学报》 (2012-04-13 A1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