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廖洋 刘洋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3-22 8:39:15
选择字号:
记中科院海洋所科普:把蓝色梦想播撒到每一个角落

 
2011年5月14日,中科院海洋所主办的第四届青岛市中小学生“我心目中的海洋”主题绘画比赛在五四广场举行。
 
■本报记者 廖洋 通讯员 刘洋
 
在海洋生物标本馆,一群孩子好奇地盯着千奇百怪的海洋生物标本,安静地聆听科研人员的讲解;在青岛市少年科学院海洋知识特色实践基地,来自中小学的小研究员们在辅导老师的指导下,专心致志地进行海洋化学小实验;在青岛市嘉峪关小学的教室里,课外辅导老师的海洋知识科普报告引起了同学们的极大兴趣,使得他们争先恐后地举手提问……
 
这些场景是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日常科普工作的点点缩影。
 
打造一支高层次专业科普队伍
 
“科普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是科研机构的一个使命,也是每位科技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该所副所长杨红生对《中国科学报》表示,科普意识已深入该所科研人员的心中。
 
作为全国青少年走进科学世界科技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山东省关心下一代科普教育基地、青岛市科普教育基地,海洋所拥有亚洲馆藏量最丰富、我国规模最大的中科院海洋生物标本馆,馆藏标本76万余号。同时,还拥有“科学一号”、“科学三号”科考船和即将交付使用、我国目前最先进的“科学”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等丰富的科普资源。
 
在科普实践中,研究所成立了“海洋科学知识讲师团”、“博士实践团”等科普志愿者组织,汇集了包括7位院士在内的400多名海洋科技高层次人才和500多名研究生组成的科普人才资源。
 
目前,研究所登记在册的专、兼职科普志愿者180余人,形成了一支以海洋科学知识为特色,高中低、老中青相结合,高层次的专业科普人才队伍。
 
为保障科普工作顺利开展,海洋所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科普工作体系,成立了科普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作为日常科普活动的组织领导和办事机构,并由专人负责研究所科普工作。
 
同时,研究所每年划拨科普专项经费,用于加强科普设施建设和开展科普活动。投资60余万元建设的集科普宣传、创新成果展示为一体的现代化、多功能展厅将于今年下半年建成并向公众开放。
 
突出海洋特色
 
自2008年开始,海洋所联合中国海洋湖沼学会、青岛市教育局、科技局、青岛市少年科学院等多个单位和部门,在青岛市中小学生中组织开展“我心目中的海洋”主题绘画比赛。
 
红瓦绿树,碧海蓝天。在青岛市标志性建筑“五月的风”雕塑下,100多名中小学生挥毫泼墨,用五彩缤纷的画笔在画卷上描绘心目中的海洋。
 
至今,该活动已举办四届,得到了岛城市民的广泛好评,也成为青岛市青少年海洋科普的靓丽名片。
 
另外,由海洋所协办、青岛市少年科学院主办的青岛市中小学生科学嘉年华活动是岛城青少年每年一度的科学盛宴。其中,由海洋所主办的“蓝色海洋——我是小小科学家”主题活动无疑是全场的焦点。“博士实践团”的科普志愿者们精心设计的“海中捞盐”、“海洋植物标本制作”等海洋科学小实验吸引了众多中小学生的积极参与。
 
建立三位一体科普模式
 
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对科普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面对新形势,海洋所形成了以媒体、网络、科普基地建设三位一体的科普工作新模式。
 
研究所与中央电视台多个频道联合制作了“水母危机”、“揭秘海底聚宝盆”、“大海中的小巨人”、“工厂里养出的三文鱼”等科普专题片,播出后引起良好的社会反响。
 
同时,在浒苔暴发、大连海洋溢油、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等重大热点事件中,海洋所组织科研人员通过媒体、网站等途径,发布最新研究进展和科普文章,引导公众科学看待问题,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海洋所还与中科院网络科普联盟、中国数字科技馆等科普专业机构合作,推出了“海洋生物虚拟博物馆”、“科学三号近海海洋科学考察”等网络科普专题,并在研究所网站开辟海洋科普栏目,让更多的人随时了解海洋科学知识。
 
此外,海洋所与科技馆、少年宫、少年科学院,以及大中小学联合共建海洋科普教育实践基地,开展“大手拉小手”、“送科普下乡”等科普活动,通过科普讲座、科学小实验、参观实验室等形式,引导青少年学习海洋、认识海洋。
 
“科普工作任重而道远,但有梦想就有希望。”杨红生说,“我们希望把蓝色梦想播撒到每一个角落。”
 
《中国科学报》 (2012-03-22 A4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