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记南京师大顾正桂:节能减排与分离集成技术排头兵 |
、 |
顾正桂:毕业于南京化工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1994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2000年聘为香港远程教育学院终身教授,2001~2008年任南京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院副院长,现为江苏沿江化工资源开发研究院院长、江苏省萃取分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南京市分离集成及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应用化学学科带头人,全国化工高校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能源学会常务理事、世界教科文卫组织专家组成员。中文核心期刊《现代化工》、《计算机与应用化学》及《精细石油化工》编委。
■王辉
顾正桂很忙,作为南京师范大学的教授、学科带头人,他要承担研究生教学和指导任务;作为江苏省萃取分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他要搞科研;作为江苏沿江化工资源开发研究院(有限公司)院长,他还有一堆行政事务要处理。“习惯了,自从我们办了研究院,事情就特别多。”顾正桂坦言,许多高校老师的创业都停在了转化这一关上,“我们做科研的,要把成果转化成生产力,其实过程特别复杂。如今有了这个平台,就好办多了。”
以往,从管理部门到企业,普遍认为“节能减排”就是上成套环保装置,其实不然,强化化工单元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提高了反应过程转化率,采用特种分离集成技术使副产物循环利用,实现生产过程中每个环节零排放,是节能减排最佳途径,为了使这一构想实现产业化,搭建节能减排产学研平台,顾正桂曾三次自筹资金进行成果转化和创业。
第一次创业:在1993年第一次提出校企合作,与面临倒闭的响水酒精厂成立股份制企业——江苏宁响有机化工厂,利用多年研究的萃取精馏法制无水乙醇技术改造原有老工艺,与传统工艺相比,具有纯度和收率高、能耗低等特点。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接手响水酒精厂时,顾正桂手里仅有7万元的启动资金以及响水酒精厂留下的20吨废酒精。面对重重困难,他将响水酒精厂重新整合为江苏宁响有机化工厂,并对原有人员优化重组,带着同去的科研人员一起改造设备,终于靠着这20吨废酒精,使倒闭的厂子运转起来了。1993年12月宁响正式投产,1994年的销售量就超过了1000吨,销售额达到500万元,市场上曾一度供不应求,第二年企业人均利税居响水县第一。回想那段创业时光,既有感慨,又有骄傲,最重要的是它使顾正桂掌握了很多产业转化及创业知识。
第二次创业:经过4年研发取得很多应用性成果,但实现转化困难重重,萌发第二次创业的想法。1997年经教育厅和学校批准,自筹资金成立“江苏紫江化工技术中心”,将全部自有积蓄及借款用于中试装置建设,建立了1000吨/年芳烃综合利用中试装置,第三年实现了装置的正常运转,第四年遇到江宁县城区统一规划,搬至南京栖霞区,重新规划建装置,同样遇到统一规划问题,两年后整个项目又夭折,累计损失150多万元,几乎倾家荡产,沉重的打击一度使顾正桂陷入迷茫之中。
第三次创业:前两次转化及创业,给顾正桂对“科技转化”留下很多阴影,但在漫长的研究过程中,同样的问题又出现了,科技成果转化难,缺少中试环节,导致研发取得130多项专利成果无法转让或转化。在全国科技创新及南京市“科技九条”背景条件下,顾正桂再次萌发科技成果转化及创业的想法。2009年,顾正桂通过“产学研管”合作模式,筹集资金、成立股份制研究平台——江苏沿江化工资源开发研究院有限公司,经过3年的精心规划和发展,现已建成研发、咨询、中试场所及转化完整体系,形成32人的创新团队,实现1000吨/年废弃物综合利用中试装置正常运转;与化工园内南京白敬宇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南化集团研究院及扬子石化研究院建立稳定产学研合作关系,几乎所有节能减排技术实现转化,合作项目遍及全国,成为南京化工园区、江苏地区乃至全国分离集成技术应用领域的“香饽饽”;并与南京化学工业园创新创业中心、南京师范大学成立股份制公司——南京化学工业园节能减排技术中心;经过主管部门批准,牵头组建了江苏省萃取分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院士工作站、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南京市院士工作站及南京市分离集成与应用工程技术中心,2011年获得江苏省和南京市优秀发明专利奖。下一步,顾正桂将抓住江苏省科技兴省及南京市“科技九条”机遇,利用南京化学工业园“紫金特区”提供研发场所及研发基地条件,建立完善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研发条件及年万吨级资源综合利用规模化装置,形成规模化的研发—中试—转化产业链,为南京及江苏地区提供节能减排技术支撑。
《中国科学报》 (2012-03-14 B4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