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方日报 发布时间:2012-2-22 17:34:18
选择字号:
评论:回归教育家办学中国教育方能崛起
 
近日,在山东省两会上,山东省省长姜大明在谈及利用土地置换的方式化解高校债务危机时表示,现在不是教育家办学,而是房地产商在办大学了。
 
关于学校领导人究竟应该是教育家还是政治家、科学家、文学家等这样一个常识问题上,我们曾经纠缠不清,其突出表现就是因为大学校长这一职位,出现过官员、科学家,也出现过各种专业涌现出来的精英教授,但就是较为缺乏优异的教育家。其中在知名大学校长位置上,出现最多的仍然是官员和科学家,尤其是院士。在校长为副部级待遇的高校中,北大、复旦、浙江大学、中科大等高校现任校长均为中科院院士,华中科大、兰州大学等现任校长均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从而形成了富有特色的“院士校长”风潮。
 
现在,这一风潮有可能被清华大学打破。2月20日,清华大学在主楼举行全校教师干部大会,原清华大学常务副校长陈吉宁任清华大学校长,原校长顾秉林因年龄问题离职,重新回到学术科研岗位。顾秉林2003年就任清华校长时,已于4年前当选中科院院士,而其前任王大中就任清华校长前一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也就是说,年仅48岁的陈吉宁不仅成为近三十年来清华最年轻的校长,而且也是一位未顶“院士帽”的校长。这是一项重大改革吗?
 
显然还不是。恐怕这仅仅只是一个偶然,与陈吉宁校长本人的个人际遇有关,不能说是教育改革的一次行动。倒是原教育部长、现任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在此事上说得好:当校长不一定要是院士,而做好一个校长有时候比当院士更加重要。中国不缺乏院士,从中国科学院到中国工程院,院士数目不输给世界上任何一个科技强国,中国真正缺乏的是教育家,是那种能够带领中国高校崛起、能够真正建设成世界高水平大学的大学校长。再说激烈一点,当前的中国高校缺乏蔡元培。因为院士固然在科技领域里做出了相当的成就,但懂科技和懂教育是两回事,管理大学和钻研技术算得上是风马牛不相及。让院士去当校长,一是基本中断了该院士的学术生涯,二是未必对教育发展有利。
 
是不是院士并不构成当大学校长的必要条件,是不是教育家才更应成为当大学校长的必要条件。试想,如果我国高校的每一位校长都是教育家,那中国高校何愁不崛起,中国教育何愁不脱胎换骨,中国的各项发展事业何愁缺乏世界顶尖人才?可惜,让每一位校长都成为教育家是不现实的,至少在目前阶段属于痴心妄想、海市蜃楼。但是,倘若让每一位校长都成为教育家是不现实的,能不能先让一位、两位校长成为教育家呢?或者倒过来,能不能让一位、两位教育家先成为名牌大学的校长呢?
 
让教育家办学,才是正道。空谈教育改革的校长还算不上什么教育家。这些年,不少大学提出来要办世界先进水平大学,时间一年又一年的过去,大学还在那,世界先进水平却还只是一厢情愿。陈吉宁是不是院士不重要,是不是年轻也不重要,有没有留洋经历还是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对教育的认知,对教育的管理手段、对教育的改革趋势是不是到位,也就是说真正核心的是他是否是一位教育家。陈吉宁向清华大学的中层干部和师生代表说出了自己的四条办学理念:学生为本、学者为先、学术为基、学风为要。至少从这四条理念来看,隐约有那么一些教育改革的影子。若陈吉宁校长果然成为一代教育家,则清华幸甚,教育幸甚,我国幸甚。若更多的大学校长成为教育家,则我民族安能不后继有人,安能不傲然立于世界乎?
 
中国教育崛起的核心秘诀只有这一条:让教育家办学。
 
更多阅读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团队研制出高性能的蓝光量子点液体激光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