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卢荻秋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2-11 18:14:16
选择字号:
时评:中国学生的“没问题”是个大问题
 
■卢荻秋
 
近日,图灵奖获得者约翰·霍普克罗夫特在谈到对中国学生的印象时,直言不讳地说:“从课堂提问和考试情况来看,他们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还有欠缺。”(2月9日《中国青年报》)
 
中国学生不爱提问题,当然不是因为他们熟知这个领域的知识,也不是因为课堂教学特别浅显易懂,更不可能是学生超越了大师的水准,把讲课内容当成小儿科,不屑于提问。所以,“没问题”一定是别有原因。
 
毋庸讳言,应试教育在当今中国依然根深蒂固。从很大程度上讲,中国学生从小学到中学,都被淹没在题海之中,原本在于哺育心灵、传授知识、丰富技能、增长才干的教育被压缩成单纯的知识传授。在这样一种教育模式下,大多数学生被训练成被动接受知识灌输的考场斗士和解题高手,而发自内心、出乎兴趣的主动思考、主动设问、自主解决问题的创造能力则被压抑。
 
约翰·霍普克罗夫特在美国授课时接触过很多中国留学生。他认为,中国留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出色,但要让他们自主设计一个完整的项目,或者让他们针对研究过程寻找问题的时候,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会被难倒。
 
科学研究的实质,就是要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而提出问题是开展科学创新的前提。当然,任何人都不能一开始就提出眼光独到、认识深刻的问题,但大学教育须从引导学生交流和提问这个最基础的工作做起,让学生在大学中学会独立思考、积极发问。
 
只有提出问题,才有科学创新的可能。哪怕所提的问题被证明没有价值,也是值得肯定的。因此,大学教育必须改革应试教育模式,不能局限于按部就班的知识传授,而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加强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中国科学报》 (2012-02-11 A1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团队研制出高性能的蓝光量子点液体激光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