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峰 汪棹桴 周瑶瑶
在常人眼中,钻研学术,尤其是钻研数学这样一门复杂而深奥的学科需要耐心的沉淀。而在南昌大学理学院教师汪祥的身上,除了学者特有的低调和沉稳外,也不乏当代年轻教师的朝气与活力。
受身为军人的父亲的影响,懂得严谨和坚持的汪祥从小就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在高考填报志愿时选择了数学系,从此和数学结下不解之缘。
博士毕业后,汪祥来到南昌大学理学院数学系任教。他认为,学好一门学科关键在于兴趣,而完善教育方式、关联学科及充分备课是提高学生兴趣的重要途径,这些都是汪祥在教学过程中十分注意的问题。
学生们在网上对他讲的课好评颇多,汪祥对此表示:“我讲课只求问心无愧,用心去对待每一位学生和每一堂课,不敢说自己水平有多高。我的水平和学校里很多老前辈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成功背后的过程都是艰辛的。从2006年到2011年,汪祥申报的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经历了五年长跑、四次碰壁。他在中科院学术访问半年,其间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请进行了充分的了解,并根据学科的发展,对所研究课题进行了完善与创新。各种新元素和新变化的加入,让这一研究焕发出了新的光彩与活力,去年最终申报成功。
科研之路艰难枯燥而又漫长。在谈到如何坚持时,汪祥认为一定要耐得住寂寞。他几乎是办公室、家、教室三点一线,每周除了上课,其余的时间就在办公室阅览文章,偶尔会约好友打打羽毛球。
对于研究,汪祥认为,选定一个方向一直研究下去,遇到困难不气馁,并且不断进行调整,关键是坚持和创新。他特别感谢学校在申报项目过程中的支持,“学校和院里的领导都很重视教学与科研,老中青三代老师传帮带,学校和学院的科研气氛非常浓厚,这对年轻老师的成长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玩就玩个痛快,学就学个踏实”是汪祥与学生的共勉。因为和学生年龄相仿,这位平和的老师更像是一位学长。对于作研究,汪祥建议学生“大学时把基础打好,立好目标,这样以后的发展才会更为顺畅”。
汪祥,1980年10月出生,江西鄱阳人。2006年博士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现为南昌大学理学院数学系副教授,第七批江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师,美国《数学评论》杂志特约评论员,研究方向为数值线性代数。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其中SCI、EI收录11篇。
《中国科学报》 (2012-02-10 A4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