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2月8日),在讲座之余,记者就创新型人才培养、教育改革等热点话题,采访了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诺奖得主埃里克·威绍斯(
Eric Wieschaus)。
南方日报:作为世界顶级的科学家,您为什么愿意参加与中国的中学生交流的活动?他们给您留下了哪些印象?
威绍斯:我不仅仅是科学家,同时也是教育者,我很有兴趣与中国学生见面,并能够参与他们的成长。中国的学生很年轻,非常聪明,努力地去学习科学知识,他们是中国未来的希望。
有意思的是,学生们关心的许多问题并不是针对科学本身,而是如何成长为科学家、成功的个人品质。
南方日报:与中学生们交流,您最想与他们分享什么?对于更多没有机会来参加活动的学生,您有何建议?
威绍斯:主要让他们理解从事科学研究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我的父母都不是科学家,我之所以爱上科学,就因为看到其他科学家很热爱科学,他们很幸福,我希望中学生们知道科学是很愉快和激动人心的。
越是发达的教育,越要给学生提供实验的机会。我想跟中国学生分享的是,书本上知识是学不完的,更重要的是,要有机会去实验室做实验,知道如何做科学研究。美国比较通常的做法是,美国的中学生可以到大学去直接跟着教授做研究项目,他不一定是很著名的教授,但仍然是很棒的导师。学生们跟着他们,培可以培养对科学研究的兴趣。我自己小时候也是去大学做实验,才逐渐喜欢上科学。我建议中国的大学也能开放给中学生,让他们有机会去大学找到导师学习,大学要提供更多机会让学生来实验室。
南方日报:近年来,广东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力度非常大?您有兴趣与广东的科学家合作?
威绍斯:事实上这是我第一次访问中国。我对中国的科学研究环境、方法还不是很熟悉。我个人认为,科技发展最好的方法,是让本地的科学家参与到科学研究中,而不是单纯引进外来的人。一个比较有用的方法是,鼓励年轻的学生去美国等西方国家学习,作为政府给他们创造机会和位置,让他们学成后回国参与科研。这些深造过的学者,他们在国际上有很多合作者,回到中国后,还是处于国际的科研环境中。
南方日报:您对培养创新型人才有何建议?
威绍斯:这个问题很难回答。我知道,中国人常常尊重比他们年长的人的意见,却不太尊重他们的同龄人甚至比他们年纪小的人的意见。我认为,这值得深思。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