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龙九尊)2月4日是“世界癌症日”。当天,一项针对前列腺癌诊断与治疗的科研项目在上海启动。
这是中国泌尿系肿瘤的第一个“973”项目,研究经费达4000万元。
“我国有13亿多人口,有55%以上的男性,而目前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达20/10万,这个项目对我国医疗健康的意义不言而喻。”科技部基础司副司长彭以祺表示。
“只要在一两个点上获得突破,那都不得了。”项目首席科学家、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院长孙颖浩教授预期,通过这个项目的实施,中国将在前列腺癌早晚期诊断和治疗上获得突破。
与其他恶性肿瘤相比,前列腺癌是一种“奇怪”的癌症,它可以三种不同的状态存在着。孙颖浩将它比喻为乌龟、猴子和兔子。它可以像乌龟,一辈子趴在体内,不威胁生命;也可能像猴子,到处惹是生非,很快危害生命;还可能像兔子,蛰居体内,伺机而动。
孙颖浩介绍,早期前列腺癌的生长依赖雄激素,因而临床通常采用去除雄激素为主的治疗。但是一段时间后,往往会出现癌细胞不依赖雄激素的反弹性快速增长,导致患者死亡。
此外,前列腺癌具有明显的种族差异性。例如,在欧美人种中发现的33个易感基因中,中国人种只有其中的11个。这意味着,中国前列腺癌研究不能依赖于国外的成果。
这些特性给前列腺癌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由于目前尚无法确认患者的前列腺癌是“乌龟、猴子还是兔子”,因此会造成误诊和过度治疗;前列腺癌转化为不依赖雄激素的机制尚未清楚,因此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由于种族差异性原因,国外的治疗方案并不适合于中国患者。
“针对这些情况,深入系统地探讨中国人前列腺癌的发病机制,寻找切实有效的诊断和防治方法,意义重大。”孙颖浩介绍,该项目将由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作为牵头单位,联合复旦大学、中科院北京基因组所、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天津医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大学等10多家优势单位联合攻关。
按照课题规划,研究人员将从中国人前列腺癌的遗传特征、表观遗传特征与调控机制、组学特征与关键靶标研究、雄激素受体信号通路在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形成中的作用等六个方面展开研究。
该项目预期将找到国人前列腺癌新的易感基因和早期诊断的生物标记物;构建国人前列腺癌的分子分型,为实现个体化治疗奠定理论基础和技术平台;同时深入研究转化为不依赖雄激素的前列腺癌的形成机制,寻找有效治疗的靶点。
国家“973”计划专家组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胜利在启动会上表示,该项目非常好地体现了转化医学的理念,而且切入点很准确,有望与国际同行展开竞争。
《中国科学报》 (2012-02-06 A1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