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国圣 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12-12-26 9:53:38
选择字号:
重大校长:20年内将重大建成中国最好大学之一
 
20年内将重庆大学建成“中国最好的大学之一”,这是重庆大学校长林建华提出的办学愿景。2010年底由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调任现职后,林建华发起成立了重庆市大学联盟,在校内推动制订重庆大学发展战略,全面启动教学新体系建设。一系列的创新思路和改革举措,令快速发展中的重庆大学为之一振,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什么样的大学才是“中国最好的大学”?重庆大学将怎样建成“中国最好的大学之一”?记者就此采访了林建华。
 
“最好的大学”应该是一所有灵魂的大学
 
记者:在您的心目中,“最好的大学”应该是一所什么样的大学?
 
林建华:一个集体的梦想,应该让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个人梦想,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努力的方向。重庆大学提出要成为“中国最好的大学之一”,就是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到最好。
 
“成为中国最好的大学之一”,关键是要有自己独特的地位。“最好的大学”首先应该是一所有灵魂的大学,是具有鲜明特色的大学,是能够为学生提供最好教育和服务的大学,是能够为国家和地区发展提供高水平人才和学术支撑的大学。一所大学有没有灵魂,要看她是不是有自己的精神和文化,是否具有鲜明的特色,是否具有宽松的学术环境,是否能激发师生的创造性,是否能接受新思想,研发新技术,看她培养的学生是否具有独立思考、追求真理、不迷信权威、勇于冒险、不怕失败的品质。
 
记者:怎样衡量是否成为“中国最好的大学之一”?有没有一些标志性特征或者是可以量化的标准?
 
林建华:人们都习惯用大学排名来评价和衡量大学。现在的很多大学排名局部性和短期导向较强,而大学的建设目标应该更关注全局性、长期性。所以我们不能把大学排名作为目标,这不是说排名对我们不重要,关键是我们要把重点放在学校内涵建设上,排名应该是内涵发展的自然结果。
 
要想成为“中国最好的大学之一”,就要设法比别人发展得更快更好。我们确定了“两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用5年时间打好基础,重点在学科布局调整、队伍建设、教育体系建设、制度体系建设四方面取得显著进展。第二步:再用15年左右的时间,到建校100周年的时候,把重庆大学建设成为中国最好的大学之一。
 
高校改革要从基础性问题着手
 
记者:建设“最好的大学”,要从哪些方面入手?
 
林建华:建设“最好的大学”,必须从高校改革发展涉及的基础性问题着手。学科布局调整、学术队伍建设、教育体系建设和大学制度建设这四项任务是基础性的。确定重点任务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从事关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入手。
 
重庆大学以工科为主,文、理科比较弱,学科布局不合理,需要调整;高水平学术带头人严重缺乏,评价体系中追求数量、急功近利现象比较严重,人事制度改革势在必行。教学改革和大学制度建设是所有高校都面临的基础性问题,也是重庆大学一定要解决的重大问题。这些问题解决好了,我们发展的基础就更加坚实,实现发展目标就有了更坚实的保障。
 
记者:这四项任务现在推进得怎么样?
 
林建华:我们正在制订“大学章程”,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重庆大学的制度体系将包含三个层次,顶层是大学章程,这是学校制度的总纲;第二层是管理领域的指导思想、理念和价值观的陈述,这也是大学精神和价值观在特定领域的体现;第三层是学校各方面具体的管理制度和规定。以前的制度体系中没有第二个层次的内容。而在新的制度体系中,这部分内容是非常重要的,是把大学精神和价值观贯穿于制度体系的核心部分。
 
培养能够适应和驾驭未来的人
 
记者:您为什么反复强调高校要有“客户”意识?
 
林建华:高校和企业一样,不考虑客户发展就不可持续,但高校与企业又有区别,高校的客户是学生和社会,既要关注他们当前的需求,也要保障他们的长远利益。教育部最近提出内涵发展和提高质量的方针,从根本上讲就是要求我们更多地从客户角度出发,来思考大学的改革和发展。“最好的大学”应该为学生提供最好的教育。我们构建教学新体系,根本目的就是“培养能够适应和驾驭未来的人”。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使命,但这一使命在实际工作中却最容易被忽视。社会上评价一个教授,不是看把学生培养得怎么样,而是看研究做得怎么样。按照教学要求和人才成长规律,青年教师应该少承担教学任务,用更多的精力做科研,水平提升后再教学生,已经有一定学术基础和经验的教师应多承担教学任务。现在的实际情况往往相反。所以我们在引进尖端人才和聘任教授时,都要求必须承担教学任务。
 
记者:您认为怎样的毕业生才能“适应和驾驭未来”?
 
林建华:知识和技能可能会决定毕业生的第一份工作,但能力和素质将决定其发展的高度。未来到底是什么样子,现在很难准确描述。我们要让学生通过学习、训练培养和提升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团体合作能力。重庆大学的文化,是强调将一个想法变成现实,我们的创新不仅是理论创新更是实践创新。作为一所研究型的大学,当然也要培养学术型人才,但我们要坚持把应用型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重点和主体,这是我们的优势所在。有了实践创新能力,就能更好地适应和驾驭未来。(原标题:“最好的大学”该怎么建?)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