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要收费了,大家很吃惊。收费了没关系,还有为数不少的奖学金,于是大家的心放下了。然而,这项制度推行数年后,大家才发现,能得到高等级奖学金的人终究只是少数。于是,为了获得奖学金,举报竞争对手、讨好导师、请客吃饭等丑相在研究生之间开始蔓延。
研究生很无奈,但也没有办法。一文钱难倒英雄汉,自古皆如此。
具体到中国政法大学这个案例本身,让研究生们更加吃惊的是,学校居然可以说没有就没有,说补上就补上,“简直如同儿戏”。
不患寡而患不均,中国人对平等渴望已久。如果政法大学所有级别研究生的奖学金都是2000多元,可能也不会出现学生起诉母校的情况。但是,“凭什么师兄、学弟都是9000多元,我们却这么少?”所幸,在媒体的呼吁和学校的重视下,中国政法大学的这一事件得以解决。不过,人们依旧对教育部拨款是否真的取消过存在疑问。
笔者看来,2011级研究生之所以奖学金较少,是因为当年学校财政出现压力,收入减少。至于这个减少的收入是否因为教育部拨款减少,还是别的因素所致,值得商榷。
庆幸的是,笔者曾赶上公费研究生的末班车。2006年,笔者进入国际关系学院就读,研究生阶段虽然清贫,但由于公费资助,不至于“为五斗米折腰”。在那个年代,成绩是唯一的标准。考试的成绩居前几名,你就可以得到公费资助;如果入学排名靠后,对不起,你想读的话,只能是自费。
我不敢说这样的制度是否最合理。但我始终觉得,相比现在评选研究生奖学金中的诸多猫腻,以学业来定公费与自费,倒显得简单一些,争议少一些。
当然,现在的奖学金制度是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一大举措,不存在重新设立公费生的可能。现行制度的关键在于,研究生教育收费制要想顺利实施,奖贷学金等配套措施就必须全面跟进。
国外高校,奖学金是研究生完成学业和选拔优秀学生的重要保证。国外高校提供的奖学金额度都很高,全奖一般包括学费和生活费,半奖支付学费。但国内高校目前的奖学金额度和奖励面都偏小,国家提供的普通奖学金虽然人人有份,但每个月只有二三百元,连日常生活都不够;一些企业设立的专项奖学金奖励面很窄,金额往往也不足以支付学费。因此,如何建立与收费制度和人才培养计划相配套的奖学金制度、如何扩大奖学金的来源,应成为教育部门考虑的重点。
实际上,与奖学金制度相比,建立合理的贷学金制度更为重要,甚至关系到收费制度改革的成败,毕竟多数研究生要靠贷学金完成学业。但就目前国内高校推行助学贷款的情况来看,恐怕远远满足不了研究生教育实行收费制之后的需要。
在推行奖学金制度之前,有专家提到,要保护一些基础学科和长线专业的发展,因为这些基础学科和长线专业很难从市场上争取到经费,而且这些学科本身无论在就业市场上还是招生时都不受青睐。对于基础学科,教育主管部门应设专项经费提供少量全额奖学金,既保证这类学科不因经费短缺而后继乏人,也不会因受到政策保护而盲目发展。
但从目前奖学金制度推行这几年来看,以上的这几个问题,都未解决。因此,要想让研究生培养制度更加合理化,有关部门唯有在奖学金的金额、评选规则、贷学金制度等方面继续深化改革,注重特殊专业的保护,最大程度地解除贫困学子的后顾之忧,才能做到让学生满意,让社会满意,让国家满意。
《中国科学报》 (2012-12-24 第3版 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