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晶晶 冯丽妃 潘希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10-16 7:53:04
选择字号:
中国学者解读201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本报见习记者 张晶晶 记者 冯丽妃 潘希
 
近几年,我国荧屏婚恋节目异常火爆。四五个男生对阵十几位姑娘,虽然之间眉目传情许久,但经常会出现一些男女主角“孤芳自赏”的情况——零剩余、完美配对的状态一定不能实现吗?
 
10月15日,美国经济学家阿尔文·罗思与劳埃德·沙普利凭借“稳定分配理论和市场设计实践”分享了201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依据他们的理论,100个男人和100个女人可以实现完美配对,且不会有人“劈腿”。
 
主动总能得到好结果
 
两位获奖者主要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研究了市场制度下参与者之间如何达成配对的问题,其中“GS算法”对解决这一问题起到重要作用。
 
沙普利证明GS算法的结果必然是稳定的,同时也制约了市场主体操纵匹配过程的动机。但该算法并不能保证所有参与的人都挑选到他的第一选择——总有相对占便宜或吃亏的一方。
 
GS算法指出,主动的一方总是能得到较好的结果。
 
“沙普利的贡献完全有资格获得诺奖,并且1994年和2005年都曾有机会,89岁高龄的他最终获奖,也算了却夙愿。”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李仁贵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看上去很美
 
北大经济学院教授王志国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说: “市场设计,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宏观调控,即研究市场结构是否合理,行业之间如何匹配,以使整个市场达到稳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次的理论并非新鲜成果。”
 
“诺奖一年一次,授奖次数太多,现在都是在找‘边边角角’。”清华大学经济系教授武康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笑言。
 
他认为,近几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与之前的质量差之千里,已经不能反映经济学的重大发展。
 
“我个人对近几年的诺奖持批判态度,脱离经济学研究中的主要问题,有避重就轻之嫌。 ”
 
“稳定收入分配是不是提高了社会福利水平?不一定。个体效用最大化不等于社会福利最大化,而社会福利最大化是行为经济学要解决的最终问题。”武康平强调。
 
经济学研究助力我国改革
 
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茅于轼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选择主要还是基于理论发展的考量,并不注重对政策层面的影响力。
 
“中国经济学界现在关心的不是经济学理论问题,而是经济改革中的实践问题、政策问题。这和诺奖考虑的重点不太一样。”他强调说,“中国经济学主要研究改革及制度变化方面的问题。”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周民良也认为,西方经济理论已被极度细分,原创性的理论研究对人类经济学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中国经济学家长期以来都在努力进行市场经济实践方面研究,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周民良强调,“中国经济学家不必与获得诺奖的外国经济学家相比较。在我们的土地上,重要的是对中国经济发展有价值”。
 
《中国科学报》 (2012-10-16 A1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与国际同行赛跑,他们的研究突破传统认知 流感病毒进化出了能穿透粘液的蛋白质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