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谭永江
最近一段时间,延长退休年龄的话题牵动着方方面面的神经。该不该延长?怎样延长?延长后是否会影响就业?这些都是人们热议的话题。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樊明及其团队,通过社会调查和科学研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日前,樊明接受了《中国科学报》的采访。
不延长将致人力资源浪费
樊明介绍说,中国退休年龄的基本框架形成于上世纪50年代,此后再无全局性的重大调整。但随着教育的普及,人们受教育的年限不断延长,从而推迟了劳动力就业的起始年龄。退休年龄如不相应延长,就会缩短劳动力的就业时间和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的时间,这将导致人力资本的浪费。
而大量的社会调查数据显示,要求男女同龄退休的呼声越来越高。
同时,也有观点指出,在劳动力大规模退休后,一边拿退休金一边再就业,也有违养老金的初衷。“退休金就此演变成一种工资外的额外福利。”樊明说。
退休人口赡养率是樊明定义的一个概念,指退休人口和劳动力人口之比率。这一指标用于反映一个国家养老负担的情况。根据退休人口赡养率变化趋势,樊明团队推算:我国城镇退休人口赡养率将从2006年的0.265增加到2035年的0.80。届时,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的人口红利将告终结。
樊明说:“目前,解决养老金短缺问题有三条路:一是提高工资税率,筹集更多的养老金;二是降低养老金标准,减轻养老金负担,三是延长退休年龄。当前,中国退休保险的征缴标准已经不低,而且在扩大内需、增加消费的大背景下,提高工资税率、降低养老金缴纳标准也不合时宜。事实上,只剩下延长退休年龄这一项选择。”
延长退休年龄或可分段实施
樊明承认,一个经济社会在决定其法定退休年龄时,要考虑到社会大部分成员随年龄引起的健康状况的变化,不可在大部分成员身体已不能胜任工作时,要求他们继续工作。
民众普遍反对延长退休年龄是一个世界现象,中国也是如此。根据樊明团队的问卷调查,除了女职工希望的退休年龄平均超过法定的50岁外,女干部以及男性希望的平均退休年龄均低于对应的法定退休年龄。
对此,樊明提出了分段延长退休年龄的建议:到2014年,将女职工退休年龄提高到55岁,男性不变;到2017年,将女性退休年龄提高到60岁,男性不变;到2022年,将男性退休年龄提高到65岁,女性不变;到2026年,将女性退休年龄提高到65岁,男性不变,最终实现男女同龄退休;到2030年,退休年龄将作进一步调整。
樊明的观点是:“到了以上年份如不延长退休年龄,养老金收支将出现不平衡”。
延长退休年龄不会导致失业率上升
延长退休年龄会导致失业率上升——这是很多人的一个担忧。
但樊明等人的研究却表明:一个经济社会一定时期的就业量,取决于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和需求。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如果一个工人退休,就创造了一个新的工作岗位。如果退休年龄过低,退休后再就业率将会过高。对退休后再就业者,养老金更多地成为工资外的福利,根本不会腾出岗位。
“况且,一些西方国家缩短退休年龄后,并没有降低失业率。”
樊明进一步分析说,退休年龄是决定企业劳动成本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退休年龄过早,退休群体就会庞大,全社会所需养老的支出就会增大,必然使企业工资税率提高,增加企业的成本。显然,如果企业成本上升,供给减少,产品的价格将随之上升,均衡产量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也会随之减少。
“从长期来看,没有证据说明退休年龄的提高会带来失业率的上升。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人口司和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提供的91个国家和地区的法定退休年龄和失业率数据表明,法定退休年龄和失业率没有必然的相关性,不存在法定退休年龄长的国家的失业率有上升的趋势。”樊明对《中国科学报》说。
《中国科学报》 (2012-01-11 A4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