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并 李芸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9-20 8:18:38
选择字号:
《杨振宁传》在京首发
杨振宁:科研也要顿悟

 
杨建邺、杨振宁、 丘成桐、刘钝(从左至右)在发布现场座谈
 
9月15日,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在京首发新版《杨振宁传》。
 
首发式现场嘉宾均为“重量级”,不仅传主杨振宁和传记作者、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退休教授杨建邺到场,更有数学家丘成桐、香港中文大学物理系名誉教授陈方正、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刘钝受邀出席。按陈方正的说法,“这是一次盛会”,对于现场观众来说,“有机会来瞻仰科学大师的风采,听他们闲话家常,不是一件寻常的事”。
 
实际上,两位科学大师杨振宁、丘成桐的对谈不止“闲话家常”,更多谈到了如何做科研、做学问,对现场观众特别是年轻学子来说,确是金玉之言。
 
当有人提到年轻人该如何向诺贝尔奖努力时,杨振宁正色道:“如果一个人的目的只想获奖的话,他成功的可能性很小。”
 
丘成桐亦赞同杨振宁的观点。他直言不讳地指出,国内的学术气氛很多是为了拿奖、为了成名成家,而这种人为因素追求学问,是不能够形成做学问的环境的。“在中国应该培养学生有浓厚的好奇心,走他们自己喜欢走的路。现在中国的国力和以前不一样了,到中国来访问的名教授比以前多很多,中国应该把握这个机会,鼓励学者为做学问而做学问,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形成好的学术氛围。”
 
杨振宁指出,科研工作有三部曲:“第一步,要对某个问题发生浓厚的兴趣;第二步,要做长期的思考和努力,而这种努力常常是不成功的,甚至使你非常沮丧;第三步,你做了很复杂的努力,不出结果甚至很沮丧的时候,常常不可避免地要休息一下。”他以自己为例说,“我在1949年很不开心,那时候我在做研究生,我知道做物理研究生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他观察上千研究生,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大部分研究生会在还没有取得结果的阶段止步不前。“而只要有浓厚的兴趣,在休息时你的脑子也并不会停止思考,往往在这时可能会有一个顿悟,那成功之门也就打开了。”
 
杨振宁是如何获得成功的?他的治学方法、成长道路以及伴随其间的心路历程又是怎样?三联书店总编辑李昕说,杨建邺所著的《杨振宁传》全面、系统而深入地回答了这些问题。
 
新版《杨振宁传》自1922年杨振宁出生起一直写到2010年,记录了他的家世背景、学术生涯、科学成就、社会活动以及其私人生活,是迄今为止最厚实、最全面的杨振宁传记。杨振宁对这本传记亲自审校认可,并提供了百余幅配图。
 
《科学时报》 (2011-09-20 B1 读书)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