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动了科研经费的奶酪?昨日(9月7日)《光明日报》报道,我国科技经费节节攀升,国家投入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长,我国科技基本走出了经费短缺的时代,但调查显示,科研资金用于项目本身的仅占40%左右,大量科研经费流失在项目之外。拨下来的资金用不完,就在发票上大做文章,大到房与车,小到给孩子买铅笔,都可以拿回单位报销,于是一些“项目老板”便成了富翁。
郭美美的炫富微博引发了一场刮向红十字会的飓风,“捐精准院士”段振豪的漏底走光则掀开了学术腐败老鼠洞的盖板,激发了公众持续追问的热情,诸如此类的“蝴蝶效应”,让人也有被飓风卷上高空又迅速坠落的失重感,不知下面是个怎样的深渊。
浙江大学有位教授把项目申请也当作一个“课题”来研究,结果发现:学术圈亦是江湖,学术大佬们会吹黑哨。“江湖”“大佬”与曾经被人期待是片净土的学术圈联系在一起,让人诧异吗?一点也不,无非是说出皇帝没穿衣服而已。科研经费分配行政化、利益化、关系化,早已是公开的秘密。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姚卫红说,有个工科教授在“课题经费申请告捷”庆功宴上,得意地透露自己的个人资产即将突破千万元,原来他和某主管科研经费的部委官员很熟,项目来得容易,钱也就来得容易了。
这钱原本用来干什么显然已不重要了,“项目”到手,“经费”就是自己的了,至于科研任务,也就基本“完成”了,到时弄两篇垃圾论文给别的哥们儿“大佬”评审一下,还怕不获奖?不获奖也没关系,风水轮流转,今年评你的,明年评我的。你说科研要转化成生产力?那也有呀,我们一次又一次地“跟踪”了国际最新科技成果,虽说有点“时差”,但仿造也是创造力的体现嘛。
在这样的“江湖”中,真正热爱学术专心搞科研的科研人员,不肯花时间下功夫去搞关系,便啥项目也申请不到,啥经费也到不了手,一文钱难倒英雄汉啊,在“权势”“金钱”说了算的地界,“知识”算什么?“创新”有何用?你要他“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可世上有几个人能有这样的超然?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