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钟林 靳晓燕 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11-8-10 14:29:30
选择字号:
光明日报:专业硕士,够专业吗
 
● 专业学位,是针对社会特定职业领域的需要,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而设置的学位类型。专业学位人才培养与学术型学位人才培养都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
 
● 目前,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总数达到38种,包括法律硕士、教育硕士、工商管理硕士等。我国从1991年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预计到2015年,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将达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数的50%左右。
 
本以为拿着名牌大学的研究生文凭应该很好找工作,谁知却比别人多了一道坎。今年刚毕业于某重点大学农业推广专业硕士的李伟经过层层面试,终于杀进最后一关,本以为一定可以拿到这份工作,却被面试官告知落败,原因在于没有听说过这个专业。迫于无奈,他自此便将求职简历中专业一栏改为“农业经济管理”,代替原先的“农业推广”。
 
近年来,尽管许多高校全日制专业硕士的师资投入、奖学金设置、培养模式等逐渐完善,但相对广为人知的学术硕士,专业硕士还是有些“默默无声”,遭遇“冷脸”也是正常。处于发展中的专业硕士该如何立稳市场,被人认可?
 
追问一:快速增长的生源从哪里来?
 
“我们班上都是调剂来的,再考一年觉得比较麻烦,也浪费时间。”沈静是某高校法学院第一届法律硕士(法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当年抱着继续加深理论学习想法的她是被调剂为专业硕士的。
 
从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网站上所公布的第一届新闻传播专业硕士复试分数线来看,新闻学和传播学学术型硕士的总分线、外语线、政治线、专业课线分别比专业硕士高25分,10分,10分,10分。即便如此,不少考生还是宁愿选择难度系数较高的学术型硕士。
 
“一般优秀的学生还是会选择学术型硕士,毕竟对于专业硕士我们还是很不了解,其社会认可度也不高。”武汉大学法学院的楚一表示。
 
2009年,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计划出台。2011年全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将近13万人,增幅超过16%。到2015年,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将达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数的50%左右。
 
尽管专业硕士报考逐年升温,但各地、各专业报名情况冷热不均。记者从河北省教育考试院获悉,河北省参加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的学生中,报考学术型硕士研究生65863人,报考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8915人。不少考生反映,周围报考专业硕士的还是相对较少,主要源于对其不了解。
 
武汉某高校的一位老师也表示非常担心:专业硕士计划增幅如此之大,高校感受到很大的生源压力。扩大招生规模,一方面难以保证学生质量,另一方面也难以确保某些高校将专业学位硕士作为一种创收手段。
 
追问二:课程设置,“穿新鞋走老路”?
 
吴飞,某大学农业推广专业学位硕士。在他看来,专业硕士和学术硕士没有本质的区别。他说“我们专业硕士和学术硕士是一样的导师,选修的课程基本上也是一样,两者几乎没有差别。虽然我们开设了比较注重实践的课程,但仍由学校老师负责讲授。”
 
即将读研二的楚一认为,法律硕士(法学)所设置的课程不太实用,上半学期所开的主要是民法、刑法、行政法及三大诉讼法方面的课程,全而不专;下半学期主要是一些应用性课程,比如法律文书、职业伦理、谈判技巧等等,这些课程虽然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但还是以上课的形式来学习,效果不好。
 
学术型学位以学术研究为导向,主要培养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专业型学位以专业实践为导向,主要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不同的培养目标决定其培养模式的不同,如若两者上课方式及师资并无太大差异,势必会影响专业硕士的培养质量。
 
而部分高校老师反映,“其实在培养专业学位硕士上,我们准备还不充分。高校缺乏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师,没有一套比较有指导意义的教材,学生质量参差不齐,这都给我们的课程设置带来很大的问题”。
 
已是专业硕士的张可凡表示,由于很多学生缺乏上课主动发言和主动讨论的积极性,很多师生互动的、演练型的课程到最后只能演变成老师单向讲授,或是学生单向展示所谓的个人成果。
 
追问三:双导师制,不了了之?
 
“开学时曾经说过有什么双导师制的,后来就不了了之了。说实话,作为已经毕业的第一届全日制专业硕士,迄今为止我仍旧不知道双导师制具体是怎么回事。”沈静笑道。
 
就读于北京体育大学的吕敏表示,虽然学校实行双导师制,但考虑到比较麻烦,很多学生基本上都还是只选择校内导师。
 
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相关文件精神,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要建立健全校内外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应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吸收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实践领域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共同承担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
 
“双导师制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校内理论导师和校外实践导师的紧密结合,使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贴近工作实际,更加具有职业针对性。”武汉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周叶中说道。
 
武汉大学在读专业学位硕士生林磊告诉记者,现在,高校实施双导师制难度不小。一方面,校外导师都是业内人士,他们有自己的工作和任务,能否让学生在专业实践中得到充足的学习,没有相应的激励和考核机制,这点难以保证。另一方面,校外导师的选拔条件也很难明确规定,不排除资质不够却因为能够提供实习单位或就业途径而被聘用的情况出现。
 
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刘明利建议,应由政府出面,建立高校实习基地,以科研项目和研究课题,以及实际工作平台为依托,由社会单位主动与高校对接,发挥其培养应用型人才优势的主动性,结合高校系统的科研理论教育优势,才能真正迅速地落实这个政策。
 
更多阅读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团队研制出高性能的蓝光量子点液体激光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