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谢和平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8-9 8:23:29
选择字号:
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教育是有生命的
——我理解的大学教育

 
□四川大学校长 谢和平
 
谢和平
 
中共中央候补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奖学金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四川省科协主席、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煤炭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第二届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任《力学学报》、《岩土工程学报》等10余种科学刊物的主编或编委。2003年起,担任四川大学校长。
 
中国那么大,学校那么多,不同的大学应该有不同的教育。作为一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综合大学,川大的目标是建成一流研究型综合大学。作为校长,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首先要坚持精英化教育。有人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24.2%,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但是,川大这样的学校,必须坚持精英化教育。
 
现在,青年学子很多,学校相当于是买方市场。但有关数据表明,初高中生数量已经在逐渐下降,而大学的数量、招生规模仍在不断增长。10年或20年后,矛盾会更加激烈。要让10年后的川大依然能够吸引最好生源,我们从现在起就必须树立一种精英教育的理念,把川大办成一所精英教育的学校。
 
第二,川大应该是一所能培养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学校,能启发和发掘学生的潜质和能力。川大学科门类齐全,完全有能力做到这一点。
 
我是理工科大学毕业的,到川大以后,我感觉自己过去接受的教育是一种缺失的教育,因为我虽然有知识,但感到文化还比较薄弱,还要提升人文修养。这些年,我一直在利用川大这个综合性大学的平台完善自我,努力成为一个合格的综合大学校长。我深深体会到,一所综合性大学应该培养每个学生自由全面发展的能力和潜质。
 
第三,川大是一所能提供给每个人真正适合自己教育的学校。每个人都有差异,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特长。进入川大的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身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课程,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育,想学什么就能学到什么,想发挥什么特长就能充分发挥。川大应该构建这样一个平台和空间。
 
把每个学生都教化成人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爱尔兰作家叶芝形象地说:“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我一直认为,教育的本质和核心就是教化每个人的潜质,培养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能力,真正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适合自己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不仅是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启迪学生心灵,唤醒学生自身潜在的力量。因此,老师就是要把学生的创造力诱导出来,激励学生有理想、有信念、有追求,鼓励学生有知识、有文化、有智慧,更有责任,使每个学生都能身心健康、勤奋阳光。
 
教育的责任是什么?就党和国家而言,教育的责任是把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社会而言,教育的责任是把学生培养成拔尖人才、创新人才;就家长而言,希望学生毕业能够有好工作,有高薪酬;就大学功能而言,大学负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功能;就教育者和被教育者责任而言,古语就讲,“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因此,我认为教育的责任(功能)就是使每个学生都能被教化成人,通过教化激发和彰显人的本善,克服和改变人的惰性。
 
我个人认为,人是有缺陷的。“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话只是对一半,人是需要教化的,任何人都有私心,任何人都有惰性。我们教育的责任就是要去教化学生,使每个学生克服不足和惰性,把学生教化成人。使每个学生都能成才、都具有自由全面发展的能力。所以,教育的责任是通过教育者的教育、教化,至少让每个进入大学的学生都能上好学、找好工作、有好前途,成为一个高素质的公民。我们不谈最高纲领,但教育最少应该有这样一个底线。
 
可以说,我们整个学生群体可以概括为“3个1/3”,即:拔尖人才和优秀人才约占1/3,其中10%是拔尖人才、20%是优秀学生;较为优秀的中等学生约占1/3;一般水平和相对落后的学生约占1/3。
 
我专门进行了统计,每年约有10%的学生不能按时毕业,大多是由于几门课不及格无法顺利毕业。我们的学生都是经过寒窗苦读,以优异成绩考入川大的,却由于考试不及格,拿不到文凭。这不仅影响自己的前程,甚至给家庭造成负担,最终他本人也可能失去自信心,一生受影响。
 
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这实际上是每个教育管理者应该承担的责任。
 
学分制缺少严格管理,同一个宿舍或者同一个班的学生可以不用集体行动,一些自制力较弱的学生控制不住自己的惰性,可能在宿舍睡懒觉不去上课,甚至旷课玩网络游戏,个人情绪可能失去控制。面对这些情况,我们一些教育者却认为这是学生自己的事情,缺乏对学生的热情关怀和严格要求。我认为,学分制本身是一种好的制度,必须坚持下去,但要不断完善。经过我们的努力,现在学校毕业生中不能按时毕业的学生比例已经降到6%左右,我希望这个比例能降到3%,这个目标能否实现,本身就是每个教育者的责任。
 
教育的生命是什么
 
我曾看到一则消息,引发了我思考教育是否有生命。1995年因特网刚刚产生时,一位美国科学家就在预测,30年后世界上纸质报业就会破产。实际上,15年后,美国几家大的纸质报业就已经相继宣布破产。那么,具有围墙的大学会不会破产?我认为,教育不同于报业,无论高科技发展速度有多快,信息传递有多迅捷、广博,教育都不会破产,因为教育是有生命的。教育的双方都是充满活力、富于个性的个体。教育的过程,特别是在围墙里面的大学校园,教育的生命体现在教与学的互动和情感的投入。
 
温家宝总理曾讲过:“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对孩子、对学生要关爱,要宽容,要耐心,这样才能体贴入微,把他们教育好。”因此,教育的生命在于爱心的传递,在于教与学的互动、情感的投入。
 
我们对教育生命的领悟应该落实到实际行动,如果我们老师上课的时候只是照本宣科,那就没有体现出教育的生命,老师只有带着情感、爱心去讲课,才能真正体现出教育的生命力。我想,每个能够进入大学学习的学生都不会缺乏知识的教育、技能的培养。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学生可以利用各种信息渠道获取知识,但往往缺失一个青年学子最需要,也是最宝贵的人文关怀。
 
教与学的互动、启发,哪怕是教师在课堂上一个简单的提问、鼓励和鞭策,都可以从细节中体现出一种人文关怀、一种对学生的热爱。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要营造一种“大爱”,真正把每个学生都当做自己的孩子来关爱。我们每个老师要把爱心体现在课堂上。既要教会他们学习、做事,更要教会他们明理、做人;既要在生活上关心、心理上关怀,更要敢于要求和管理学生。
 
我认为,老师上课不在于给学生讲了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了学生多少知识。
 
《科学时报》 (2011-08-09 A1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