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农业部、财政部和国家粮食局今天在北京分别与湖南等13个粮食主产省(区)签订协议,实施新一轮“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十二五”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正式启动实施。
据介绍,2007年以前,我国粮食产量一度出现连年下滑趋势,国务院高度重视,并提出了新增粮食1000亿公斤的目标。对此,科技部在“十一五”期间牵头组织实施了粮食丰产工程。
五年来,在国家粮食丰产工程带动下,各相关省市自治区发挥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政府引导和市场为主体有机结合,使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取得显著成效。工程实施过程中,突出了水稻、小麦和玉米“三大作物”增产,立足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三大平原”,强化攻关田、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一田三区”建设。工程的实施为全国粮食大面积高产树立了典范,也为实现粮食增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指出,在当前国际粮价大幅上涨、市场供应趋紧,粮食安全形势异常紧张的背景下,必须认清“十二五”国家粮食安全面临的新形势,全面系统部署粮食科技工作。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把粮食科技作为农业科技工作的第一要务;要突出科技创新,促进粮食丰产技术集成和大面积均衡增产;要强化粮食科技服务,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深入农村基层一线,组织实施好“百千万科技特派员”专项行动,在粮食主产省建立新型科技服务体系;要积极创造条件,强化粮食丰产科技基地、平台、人才队伍建设,稳步推进粮食丰产科技工作;要增加粮食科技投入,逐步完善粮食科技稳定支持的长效机制。
黑龙江等省的代表分别介绍了各自在过去五年粮食增产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此外,他们还围绕“十二五”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实施方案进行了讨论,认为目前有些地区尚未完全摆脱靠天吃饭的境况,有些地方推广先进经验也存在一定难度。因此,不仅需要在技术能力上下功夫,还要在体制机制上想办法。
《科学时报》 (2011-07-13 A1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