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铁春雷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5-12 9:51:40
选择字号:
《拯救濒危动植物的故事》书评:希望源于信任

《希望——拯救濒危动植物的故事》,[英]珍·古道尔著,黄乘明等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1年1月出版,定价:42.00元
 
珍·古道尔的名字与野外动物行为研究和动物保护紧密相关。正是她,使我们更加了解黑猩猩,进而更加理解我们人类自己。
 
在科学史的记载中,珍上演了一段传奇的故事。1960年,毕业于文秘专科学校的珍,没有任何科学方面的资历,仅凭着从小对黑猩猩的一腔热情,深入到非洲原始森林开始艰辛的野外考察,并做出了举世震惊的科学发现。那年,珍年仅26岁。
 
如今,半个世纪过去了,珍已经不在非洲的贡贝从事黑猩猩的研究,却仍旧没有离开她所钟爱的野生动植物的事业。在我看来,此时的珍,与其说是一个声名远播生物学家、动物行为学家、野生动物保护主义者,不如看成大自然的一位女神,她为自己所热爱的自然在世界各地奔走、交谈、演讲,传递着人与自然这个大系统持续生存所必须的各种信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推出的中译本《希望——拯救濒危动植物的故事》,展示的正是珍全球性的奔波和收获。珍马不停蹄地奔走,笔耕不辍地给我们讲述着一个又一个让人感动、心痛却又充满希望的真实的故事,拯救濒危动植物的故事。
 
这本“故事书”共有六部分:“消逝于野外”、“最后一刻的拯救”、“永不放弃”、“拯救岛屿鸟类的英勇斗争”、“发现的喜悦”和“大自然的希望”。每一个部分都由若干个小故事组成,每个小故事都独立讲述着一种可爱却艰辛的生存着的物种,按照不同的主题编排而成。让人心痛的是,太多的濒危物种造就了这本书的“厚度”,为了不使书变得太厚而不易于阅读,珍不得不一再地删减与压缩。精简下来的故事中,我们会看到那些由于生存环境恶化,栖息地变小而濒危物种逐渐在野外消亡;故事中,我们会为那些动物的可爱而微笑,却也为那些动物的处境而心痛;故事中,还有着执著的探索发现的人们;故事中仍旧蕴涵着希望。
 
在具体讲述中,珍的语言平实而又细致,将50多种珍稀物种娓娓道来,不经意间便可让人开怀大笑,却也能笑着流出眼泪。
 
头顶有着煮熟龙虾般的红色的加州秃鹰,钟情于捡垃圾,却也因为它们误把垃圾当做碎骨头喂食给自己的孩子,而经常造成雏鸟的死亡。
 
为了避免人工繁殖的美洲鹤将人类视为父母,工作人员需要穿特制的衣服用木偶教会美洲鹤如何在野外生活,并用超轻型飞机教会它们迁徙。
 
性格温顺的美洲鳄,常因被误认为是短吻鳄而遭人冷落,却也因为其昂贵的价值遭到捕杀。
 
一只叫做“老蓝”的黑知更鸟作为最后一只雌性黑知更鸟,成功地拯救了一个物种,最终在13岁高龄时离去。
 
还有体型小巧的黑足鼬,从未被驯养过的普氏野马,北美最小的哥伦比亚盆地侏儒兔,有着长达40年寿命的海洋鸟类粉嘴鲣鸟,北太平洋上最大的海鸟短尾信天翁……
 
在这些故事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动植物保护主义者所做出的不懈的努力。如今,我们看过太多对科学进行反思的文章,听过太多物种灭绝的无力的故事,人类文明带来发展的同时无疑带来了贫穷与另一种荒蛮。我们高看自己,把自己孤立起来,我们相信现代文明能带给我们更好的生活,不断工业化城市化,不断从周围索取从自然中索取。我们改造着周围的世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环境,却忘记了地球并不只是我们人类自己的,我们忽视了身边的美:丛林里的动物不过是大分子的碳水化合物;我们所接触的大多数工艺品仅仅是原子的堆砌;温暖的阳光是不同波长的波的组合;夜晚美丽的星空不过是几万光年以外的一堆冰冷的石头。自然逐渐从有意义的世界中消逝,野生动植物也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家园。为此,我们失去了世界上最后一只旅鸽玛莎、最后一只瓦顿小姐红疣猴和最后一头白鱀豚。生态系统是一张网,看似不经意的微小的变动,对许多物种实际就是毁灭性的灾难。
 
珍,宛如一个从天而降的女神,“一意孤行”的改变自然的命运,更确切的,是用人工干预的方式让自然真的能再自然而然的发展。在珍身上所体现的特质中,除却努力与坚持,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注重交流,不管是对动物还是对人。她不会忽视动物的个性而给他们以不同的名字,她同样尊重动物保护过程中辛勤付出的人们。然而珍不是真正的女神,动物保护工作不可能靠她一个人的热情与坚持就能够实现。作为学者的利基(Louis Leakey, 1903~1972)教授以及后来的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支持了珍,成名后的珍为更多的动物保护主义者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根与芽项目在世界各地为环保事业而开展。
 
希望源于信任,而信任建立在沟通之上。如果没有珍用心的与黑猩猩的沟通,没有叫做“白胡子大卫”的黑猩猩对珍的信任,那么珍的研究就不能展开。由黑猩猩的世界反观我们人类自身,交往是作为一个群体生存下去必不可少的因素,而更好的生存就需要信任,人和动物概莫能外。然而在中国,可有利基、国家地理那样的人物和机构?中国的环保NGO举步维艰。我们看到一些学者和卫道士,不但不支持NGO,还冷嘲热讽,对民间环境组织成员特别是女性成员极尽挖苦之能事,不是说她们反科学就是说他们伪科学,彼此之间毫无信任可言。珍不是天生的女神,更不是天生的科学家,她只不过有那样的动机和素质,而社会环境让她发挥出来。我们盼望中国的珍成长起来,盼望社会中多一份信任,至少不再给她“下拌子”。
 
乍暖还寒的季节里,手捧《希望》这样一本书,看着封面上叫做“小菲林特”的黑猩猩朝珍伸出的手,心在一瞬间就暖了。有了信任,我们才有通往希望的巴别塔!
 
《科学时报》 (2011-05-12 B2 科学 文化)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