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风要从青年抓起 |
科学道德学风建设宣讲活动将覆盖所有科技工作者 |
|
本报北京12月12日讯(记者潘希)“很多青年学子都是从导师的言行中,形成自己做科研的习惯。导师的学术道德和学风好不好,直接影响着我国下一代的科技工作者。”从10月起,中科院院士杨乐已参加过三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会”,他最直观的感触是,青年学子太需要了解“如何做才是正确的”。
在今天举行的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专家和学生代表座谈会上,杨乐说:“研究生们不久都会走上工作岗位,他们品德的高低,将关系到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念和走向,关系到全民的思想品德和信念,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发展。”
针对学风建设,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科院院士李静海谈了自己的体会,“科技界需要把优良的道德和学风变为自己的文化,否则很难实现真正的科技创新”。
李静海说:“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当严守科学道德和坚持优良学风印刻在科技工作者的脑子中时,才算达到了效果。”形成良好学风是长期的任务,并不是接受几次教育、上几次课就能彻底改变的。
中国工程院院士黄伯云很赞同这样的说法,“整治学术腐败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要长期坚持下去,还要扩大覆盖面,不要只有一两个人在讲,要让学术界,甚至非学术界都参与到科研道德和诚信的宣传中来”。
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张勤介绍,今年9月,中国科协和教育部成立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共同推动在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生新生中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一批著名科学家,如杜祥琬、叶叔华、杨福家、杨卫、杨叔子、欧阳自远等积极参与宣讲教育,并精心准备宣讲报告。
截至目前,该活动已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接受宣讲教育的研究生新生总共达到25万人。张勤表示:“按照计划,下一步宣讲活动要覆盖到所有的高校和入学新生,并最终覆盖所有的科技工作者。”
《科学时报》 (2011-12-13 A1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