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谭永江 余啟兵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12-7 8:50:21
选择字号:
专家学者齐聚洛阳共论科技创新与发展
第二届全国中青年科技哲学论坛举行
 
本报记者 谭永江 通讯员 余啟兵
 
11月25日至27日,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洛阳师范学院主办的第二届全国中青年科技哲学论坛在该校逸夫楼C103报告厅隆重举行,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各地高校的40多名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围绕“科技创新与科学发展观”的主题参与研讨,给广大师生带来了一道丰盛的学术盛宴。
 
著名科技哲学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刘大椿教授认为通过假设得到结论是科学方法论的主要内容,科学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发现,有固定的方法进行研究,因此要注意遵循科学发展观。而创新方法的研究又在于给人某种启发,这种启发具有生动的特点,对普通群众有着深刻的影响。
 
洛阳师范学院刘高岑教授则认为,科技创新研究绝不是以简单的“灵感”、“顿悟”所能概括的。科技创新是在一个合理性的研究过程中实现的,这个过程一般包括“确定有待解决的问题→构想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确立最优解决方案→设计实施最优方案”四个阶段,而且每一阶段的研究都有其普遍的合理性思维图式。
 
中国科学院肖显静教授则在题为《核电站决策中的科技专家:技治主义还是诚实代理》的发言中指出,科技专家所拥有的核电站知识的不确定性、不完全性,使得科技专家在核电站的决策过程中存在知识的专业性失灵;科技专家所具有的“经济人”特征和对个人利益的追求,使得科技专家在核电站的决策过程中存在立场中立性失灵。只有给公众和科技专家充权,建立公众民主参与和专家独立咨询的政策体制,使科技专家走出科学例外论基点上的科学仲裁者以及为特殊利益集团辩护的观点辩护者的角色定位,作为公众观点的辩护者和政策选择的诚实代理人,才能形成科学、民主的核电站决策。
 
河南大学郑慧子教授则从人类学的角度分析了科学技术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地位。他认为,全球化是人类社会长期的文化进化的一个不可避免的结果,同时它也标志着人类社会在当下以及未来的一种存在状态。全球化作为一个时而渐进、时而加速的变化过程,反映了人类在地球表面的一个持续不断的空间扩张的趋势。科学技术作为构成人类文化的一个基础性的子系统,是实现这种扩张、同时也是应对这种扩张的唯一重要的工具性手段,而科学技术的进步状况则从根本上影响着这种扩张实现的程度。
 
武汉科技大学罗天强教授则在发言中表示,技术工程已成为许多人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物,由于技术风险的存在,某些技术工程又使人们生活在某种恐惧之中,因此人们从心灵深处期望技术工程承担起保障人们安全的责任。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吴宁教授从高兹的汽车社会意识形态理论及其意义方面谈起,认为私人汽车由非民主化的奢侈品成为大众化的日常必需品,成为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控制、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分析高兹汽车社会意识形态理论,能为绿色交通、低碳出行等民生问题的解决提供启示。
 
清华大学的张成岗副教授则认为,现代性包含文化与制度两重维度,现代性诊断模式有三类:反现代性、后现代主义、理性重建与可替代现代性。并非现代化本身而是经典现代化模式导致了环境破坏,现代化模式需要生态转型,现代性制度需要生态重构。而经济有效、社会公正和环境友好是生态现代化的基本发展模式。
 
据了解,本次论坛共收到学术论文40多篇,参与人数众多,与会代表来源广泛,既有高校师生,也有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为凝聚全国各地的中青年专家学者研讨科学技术哲学提供了一次很好的机会。
 
《科学时报》 (2011-12-07 B3 科学与文化周刊)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