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光鼎年轻时练太极
本报记者 李芸
走进中科院院士
刘光鼎办公室时,他正修改一篇名为《试论海洋资源战略》的论文。A4纸、五号字的打印稿上,刘光鼎仔细地批改删注着。
“这么小的字您都不用戴花镜?”闻此疑问,刘光鼎呵呵一笑,“你不是要来采访我的太极吗,这就是练太极的功效啊!”82岁的刘光鼎耳聪目明、声如洪钟、面色红润,“习武”之人果真不一样。
科学家会武术
刘光鼎自幼学太极,师出名门。启蒙人是哥哥刘光斗、“吴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人称铁胳膊刘。但那时他还只是依葫芦画瓢般比划。后来在北京读中学期间,刘光鼎得到了堂兄、精于太极拳术的刘晚苍传授、指点,技艺精进。
刘光鼎不仅打得一套漂亮的“吴式”太极拳,更有意思的是他还著书立说编写了一本关于太极的“武林秘籍”《太极拳术——理论与实践》,在“江湖”上流传甚广。
该书于1980年由上海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首次印刷42000册,不久即售罄。1983年再版,印数达33万册。刘光鼎自豪地告诉记者,前些年他去美国在华人区还看到了这本小册子在书店销售。
“吴式”太极拳架共一百零八个拳式,刘光鼎将重复的拳式去掉,集中论述了其中的39个基本拳式。为了强调太极拳架中的击技作用及其中的变换,国文功底颇深的他特地对39个基本拳式各编写了一个“口诀”,这些七言歌诀读起来朗朗上口,易学易记。
“我这本书是给练太极的‘研究生’写的”,学物理出身的刘光鼎把太极给“解剖”了,书中专辟一章分析太极的力学原理,这大概在所有的太极拳论述作品中是绝无仅有的。
“四两拨千斤”、动作要“圆中有直、直中有圆”等等,刘光鼎都用力学原理和规律来阐释、分析,把千百年来由实战总结而来的拳理、拳法理论化、体系化。
虽然这本小书在太极拳界声名远扬,但对刘光鼎来说,这本书的创作却记载了他一段并不美好的时光。
“文化大革命”期间,刘光鼎成了“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他从繁忙的海洋油气勘探工作一下到了除了扫厕所就是砌房子的闲散状态。而那时刘光鼎一家人正处在“天南海北二十年”的阶段:女儿在天津,儿子在海南岛,刘光鼎在上海,夫人在北京。
艰辛而寂寞的岁月里,刘光鼎写了两本书。一本《海洋地球物理勘探》,被誉为“海洋地质之父”的刘光鼎觉得作为从国外回来传播海洋物探知识的第一人有责任写下这本书,另一本书便是《太极拳架与推手》(再版时更名《太极拳术——理论与实践》)。
“找石油”才是我的最爱
练太极数十年的刘光鼎,山东人的性格依然未改,爽朗、大气而率性。于是记者也“斗胆”将坊间关于他爱好的传言一一拿来和他求证。
刘光鼎喜好喝酒,却又因老伴看得严,只好偷偷藏在办公室。由此同事们最喜请他吃饭,因为“酒能管够”。
刘光鼎喜欢赋诗填词,写得一手苍劲的行书,如今挂在办公室里的就是他亲笔题写的杜甫赠李白的劝酒诗《饮中八仙歌》。
刘光鼎是有名的金庸迷。在飞机上、汽车上他都手不释卷。若要考他的研究生,第一次见面第一个问题就是“读过金庸的武侠小说吗”,读过的,谈谈金庸小说的真谛,没读过的,借你一本,先去读,读懂了再来谈。
对这些传言,刘光鼎不置可否,却正色告诉记者:“你漏了我最大的一个爱好,找石油,这是我的专业,但更是我的爱好。”
并非虚言。大学期间由于中国石油地质界先驱陈贲的一席话,决心投身原子弹的刘光鼎毅然走到寻找石油的道路上来。直到而今82岁,为勘探油气,他仍不辞疲倦地奔波于祖国的东南西北。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全世界的石油都是在海相地层里找到的。只有在海相地层里才能找到油气,这一全球学术界通用的理论让广泛分布着陆相沉积地层的中国,戴上了“贫油国”的帽子。
但建国以来,我国的石油勘探却依据陆相生油的理论找到了大庆、胜利、辽河等油田。
“这是新中国油气勘探的光荣历史,却也造成了中国油气勘探上的思想禁锢和认识误区”,海相生油理论与实践被搁置。
而刘光鼎通过他几十年的地球物理学实践,提出了前新生代海相残留盆地的认识,认为中国应该到更深地层——“古代海相地层里去找油气”。
另辟蹊径的刘光鼎,赞同者寥寥,但他从不曾放弃研究与呼吁。直到2001年,刘光鼎的一封信打动了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温家宝。
10年来,按照海相生油理论找到的油田,有日产1059吨的胜利油田“胜海古2井”,有初估储量近10亿吨的塔河古生代油田,有储量达2500亿立方米的普光气田等等。
当海相生油大放异彩时,刘光鼎却超越“海相生油”理论和地球物理学的专业角度,站在战略高度上看问题,提出“三海战略”。所谓“三海”即为:海相、中国海和海外。
近年来,我国国内油气采量和储量增长缓慢,中国原油年产量很难超过2亿吨,需求量却超过了4亿吨,当进口依存度突破50%,国家能源安全将面临挑战:中国不能局限在大陆地区寻找石油。
“因此,除了海相生油,我们要看到中国的海域,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中国还有近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这一资源我们不能忽视。此外,我们找油气资源还要走出去,学习发达国家的做法,到世界各地去找。”82岁的刘光鼎依然工作在第一线,他说“三海战略”若被广泛实践,他或许就可以退休了。
《科学时报》 (2011-11-24 B3 文化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