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科院超级计算发展指数发布 |
“十一五”期间由45.87点攀升至343.41点 |
本报青岛11月7日讯(记者廖洋)首届中国科学院超级计算应用大会今天在青岛召开,中国科学院超级计算发展指数在会上发布:“十一五”期间,中国科学院超级计算发展指数由45.87点攀升至343.41点,增长了6倍多,平均年增长速度达65.42%。这是国内首次发布的超级计算发展指数。
中国科学院超级计算中心主任迟学斌介绍,中国科学院超级计算发展指数是在充分把握超级计算发展内涵的基础上,建立一套科学量化衡量超级计算发展状况的全面、客观、动态和适用的评价体系,以衡量超级计算基础设施建设、系统运行、用户使用、应用研究成果、服务支撑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发展状况,为分析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把握超级计算的发展方向、战略规划和科学发展提供量化的参考依据。
中国科学院超级计算发展指数编制以科学性、目的性、导向性、代表性、可行性、公开性和通用性为原则,评价指标体系由用户直接科研产出、环境建设、环境使用、人才培养、支持用户科研项目和收入等6个方面组成。评价指标数据来源于超算环境运行历史数据和用户应用成果数据。
迟学斌介绍,各评价指标的基期值取5年的平均值,并以100作为基点。2009年,三个分指数和总指数均超越基期值100.00点,原因是主力计算机“深腾7000”开机运行,计算能力大幅度提升,中国科学院超级计算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9~2010年,各分指数和总指数增幅明显,原因是2010年中国科学院超级计算环境中8个分中心的建成和17家所级中心的接入,环境作用拉动明显。
迟学斌表示,“十一五”期间,中国科学院超级计算在各分指数维度上发展水平均有所提升,在环境建设、用户直接科研产出和收入方面发展成效显著,而环境使用、支持科研用户项目和人才培养方面尚待加强。“十二五”期间,中国科学院超级计算将更加注重大规模并行计算运用、人才培养、用户群体拓展、系统使用率提升和科研项目服务支撑等。
据了解,中国科学院超级计算中心多年来面向全国,为大规模计算复杂技术和商业应用提供解决方案,目前来自中国科学院系统外的用户已占相当比重。
《科学时报》 (2011-11-08 A1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