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远远 张行勇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11-10-31 13:19:24
选择字号:
西北农林科大助农民科学种植 苹果熟了农民笑了

 
□通讯员 杨远远 记者 张行勇
 
深秋的渭北大地,是苹果采收的季节。科学时报》记者日前来到陕西渭北白水县采访,虽然大多数田块的苹果已经采摘,但依旧可见一些挂在树梢上的苹果在阳光下格外耀眼,如同婴儿的脸蛋一般水嫩。
 
“一定要信科学、靠技术”
 
“我能有今天,全得感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专家们啊。当年,专家冒着大雪帮我们果园改形、抬干、间伐、嫁接,我还不大愿意。现在尝到甜头了,感谢啊!”果农王马存笑眯眯地告诉记者。
 
王马存是尧禾镇安乐村的苹果种植大户。他说,以前为了赶时间卖好价,即使是个头小的果子,也要抢在国庆节前采收完。“后来经过专家指导,才知道什么是科学生产,晚熟的苹果再也不赶着没熟的时候摘。所以大家国庆节后还能看见树上挂的苹果,因为挂果时间长,糖分多,价钱还比以前早摘的更好。”
 
刚进王马存的家门,就闻见阵阵扑鼻的果香。他喜滋滋地告诉记者,果子差不多都卖完了,留了几箱自己吃。说罢,红艳艳的大苹果递了过来。咬上一口,甜蜜的果汁从齿缝渗透到舌尖,沁人心脾。
 
问到收成情况,王马存的眼睛笑成了月牙:“已经连着3年都卖了好价钱。”
 
其实,今年王马存的苹果被冰雹打了,本以为只能卖1万元左右。
 
“那段日子专家不分白天晚上,在村上专门建的讲课教室里,给果农们开方支招,结果今年又是丰收年,收入比去年还翻番了。”
 
通过专家的培训,果农们掌握了果树间伐及其改形修剪、病虫害综合防治、果园生草预防等关键技术,不乱上化肥,不打农药。“现在自家果园的果子又大又红,都能按礼品果的标准卖。”
 
好学的王马存在专家的培养下,还成为当地有名的“土专家”。他说:“生产要发展,生活要富裕,一定要信科学、靠技术。”
 
“试验站是我们的果树医院”
 
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白水苹果试验站,教授们都下到田里忙去了,记者见到了十几位做实验的研究生。
 
刘玉莲是试验站负责人赵政阳教授的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是花青苷的合成机理。她告诉记者,自己每天8点准时到实验室。“现在是苹果成熟的季节,很多实验都要赶这个时间,所以中午时常顾不上休息,实验做到晚上12点是经常的事情。”她说,“苹果种植期为5个月,一天都不能松懈。试验站观察苹果生长动态的软硬件都齐备,大大方便了科研工作的进行。”
 
董然然是试验站研究员安贵阳的硕士生,主要研究树形比较,自从7月份来到试验站后就一直呆在这里。每天,她除了阅读文献,就在试验地里测量树体、光照、光强和苹果品质等数据。她说:“现在的农民越来越爱学习,所以每天来站咨询的农民很多,我自己也能从中学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卢海蛟是试验站老师翟炳年的硕士生,主要研究施肥对土壤养分、果树的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他告诉记者,果农的土方法对自己搞科研也很有帮助,一些实践性的问题果农甚至还会手把手教他们。
 
记者在与学生们聊天时,正在一旁施肥的北井头村果农郭友民也凑了过来。他在试验站边工作边跟着专家学习系统的种植技术,去年他家一斤苹果卖1.4元,今年一斤卖到了2元。
 
“科学种苹果,每个步骤都是环环相扣的。比如施肥,以前用的肥料单一,现在我学会配方施肥。还跟专家学用有机肥,果树自然长得好。以前果树生病了,我就知道依赖农药,现在懂得啥叫物理防治,跟专家学用杀虫灯、诱虫带,种植费用也能降低,果子安全性大大提高。”老郭说,“今年我家一部分果子就被出口果汁的大公司买走了。”
 
郭友民笑呵呵地告诉记者,试验站就是他们的“果树医院”。
 
《科学时报》 (2011-10-31 A2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