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1日,欧洲伽利略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首批两颗在轨验证卫星(Gallleo-IOV)由俄罗斯“联盟”号运载火箭从法属圭亚那的库鲁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并成功进入距离地球约23000公里的预定轨道。欧洲伽利略计划迈出了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步。
此前,由于预算超支、进度推迟、运营特许权谈判等一系列波折,原计划2008年投入运营的伽利略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只在2005年和2008年发射了两颗试验卫星(GIOVE-A和GIOVE-B),用于伽利略系统的通讯频率测试,以及检验运行该系统所必需的在轨技术。而此次成功发射的两颗在轨验证卫星已非常接近具有完全功能的导航卫星,具备开发服务、公共管理服务等功能。其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带被动氢微波激射器的铷原子钟,可以达到每300万年才相差1秒的精度。
按计划,欧盟将在3个月后发射第二批的两颗在轨验证卫星,届时4颗在轨验证卫星将形成一个迷你星座,满足导航及其他功能的测试验证要求。此后,欧盟最快将在2014年前发射另外14颗具有完全功能的伽利略导航卫星,从而组网形成导航服务能力。2020年以前完成全部30颗卫星的发射,为全球用户提供导航服务。
尽管从技术角度出发,欧盟完全可以使用自己的阿丽亚娜-5型火箭来发射伽利略在轨验证卫星,但出于压缩成本的考虑,欧盟最终决定由阿丽亚娜航天公司与俄罗斯合作,用成本更低的“联盟”运载火箭发射。由于每颗卫星重量只有约670公斤,而且从靠近赤道的法属圭亚那库鲁航天中心发射,因此每枚“联盟”运载火箭可以一次发射两颗卫星,并让卫星直接进入最终轨道。
随着两颗伽利略在轨验证卫星的升空,曾一度热炒的欧洲伽利略导航系统和中国的新一代北斗导航系统部分频率重叠(1164兆赫至1215兆赫)的问题似乎已被搁置。事实上一般情况下双方完全可以共享该频段,不会影响任何一方的正常使用,也不违反国际电联的规定。只是在战争等特殊情况下,如果北斗2的B3信号被干扰时,与其接近的伽利略加密服务的E6信号也会被干扰,反之亦然。
伽利略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这个欧洲投入最大的航天计划的建设成本已由原先的34亿欧元增加到约48亿欧元,而且2014年至2020年之间每年还需要支出约10亿欧元的运营费用,因此系统建成后能否盈利或维持自身运营还是一个未知数。欧盟希望通过伽利略系统来摆脱对美国GPS系统的依赖,使用户可以更快地获得更可靠的信息,并将定位精度从现阶段GPS系统提供的数米提高到1米以内。目前来看,伽利略计划虽然有些延迟和波折,但欧洲的决心不变,发展速度在加快。
更多阅读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