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金露露 陈强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布时间:2010-6-11 12:52:44
选择字号:
一个工科大学生的反思:课程学习与实践差距究竟有多大
 
“我觉得现在的自己才像一个大学生,确切地说是大学真正应该培养的学生。”在大学生活已经过去四分之三之际,厦门大学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机电系大三的学生杜晓辉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这种感觉从2009年10月就有了”。那时,厦门大学下达了《关于组织在校本科生参加“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通知》。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杜晓辉和班里的邓裕星、池信国、樊城4名同学组队参加了实验计划的选拔,并且凭借《智能遮阳篷(遮阳帘)的创新设计》这一项目顺利通过了选拔,得到了1万元资金的支持。
 
实验项目原本是课程作业
 
杜晓辉等同学的入选项目,最初不过是“为了应付老师作业”设计出来的实验模型。
 
从大三开始,厦大机电系开设了“机电一体化”专业课。老师要求同学们自由组队设计一个实验模型。杜晓辉的设想源于生活:宿舍阳台空间有限,只有一根晾衣杆,常常是大家扎堆儿洗完衣服却没地方晒。于是小杜和同学就想设计一种特殊的晾衣杆——将两根钢管纵深方向探出阳台,钢管尾部用两个支架固定在墙壁上,再将晾衣杆搭在探出阳台的钢管上,充分利用阳台外的空间晒衣服。钢管可以随着光线强弱的变化伸缩、调整角度,使衣服能够最大限度地接受光照。
 
就在想法初成时,杜晓辉获悉学校正在组织开展“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4个队员一合计,干脆将这个小设计申报“创新性试验计划”。考虑到“可随光强伸缩调整的晾衣杆”应用范围较小,他们将实验项目升级为可随天气因素的变化而调整的智能遮阳篷。
 
“遮阳篷究竟能‘智能’到什么程度?”项目刚开始,杜晓辉他们心里也没底,只是模糊地认为可以随着光强、风速、是否有雨等天气因素的变化自动调整。为了避免自己的设计与已有专利重复,失去创新价值,队员们在网上查阅了300多份关于遮阳篷的专利。他们发现,目前,根据某一单一的天气状况来控制遮阳篷伸缩的设计已经存在;但是综合各种天气状况,统筹调节的遮阳篷设计还处在研发阶段。于是团队认定了“随着各种天气状况的变化自动调节,遮阳篷可以有这样的智能”。
 
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受质疑
 
实验中,杜晓辉经常去一些机械加工厂加工零件。复杂的零件就请工人师傅按照设计图纸加工;零零碎碎的小件,杜晓辉往往自己动手。和工人师傅混熟了之后,大家也常常开杜晓辉的玩笑。有一次一个姓吴的师傅对小杜说:“大学生不是整天待在教室学理论的吗?没见过像你这样的学生,动手能力还蛮不错的嘛。”
 
动手的机会也不是没有。像杜晓辉这样的工科生,在大一大二的时候就有金工实习这样的实验课。几十名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按照《实验指导书》的步骤操作,做出一些小的零件、模型等。刚刚接触金工实习的时候,杜晓辉和其他同学一样,看着自己车出的螺纹、铣出的凹凸模,高兴得不得了。还有各种电路实验课,他们也是按照教科书给出的步骤接线、设定参数,然后得到实验结果。但是后来,大家的兴趣就渐渐淡了。因为教科书上已经给出了详细的实验步骤,结果毫无悬念,以致全班几十名同学撰写的实验报告都千篇一律。
 
在参加“创新性实验计划”前,杜晓辉认为,“能在实验室按照实验指导书重复出某个实验电路就是动手能力的表现”。直到他在自己的设计中,去思考为什么这个设计是合理的而那个不可以时,才恍然大悟,自己之前的试验不过是机械地重复,没有任何创造性。
 
前段时间,在试验自己设计的电路时,看着电路图上的那十几根接地线,杜晓辉他们拿着手里的导线,傻眼了!因为以前的课堂上,老师没有教如何做接地,就连图书馆里、网上,这样的实际操作资料也少得可怜。4个人只好转而去请教有经验的老师。老师告诉他们,这方面的知识只有在实际操作中慢慢积累,在课本上是学不到的。
 
课程学习与实践不是一回事
 
创新性实验让杜晓辉他们明白了,课程学习与实践究竟有多大差距。在创新性实验的实际动手设计、组装、调试中所学到的知识、经验以及其他的综合能力比3年的理论学习要多得多。
 
在“机电一体化”课程结束时,老师让班里的同学以小组的形式展示他们的实验项目方案。一名来自农村的同学提出了充分利用农村小院空间的“双层猪舍”方案,不少同学被这个高科技的设计应用所感染,似乎看到了“双层猪舍”项目带来的巨大效益。但是在质询环节,杜晓辉却提出了一个与技术毫不沾边的问题:“这种高科技的猪舍成本有多高?农民要卖多少头猪才有钱建这样一个猪舍?”同学的设计没有考虑最基本的成本问题,很难有推广空间,这在杜晓辉看来是高阁中的科研,不切实际。参与创新性实验的队员小池觉得,这正是他们学到的,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应用,还有很多必须全面、深入考虑的实际问题。
 
目前,“智能遮阳篷”的设计已经完成,正在组装、调试。队长杜晓辉也正忙着写专利申请书,“这既是一个结束,又是一个开始”。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团队研制出高性能的蓝光量子点液体激光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