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来源:中科院上海天文台 发布时间:2009-11-24 11:30:30
选择字号:
《物理》杂志推出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专题

“萤火1号”火星探测器外观示意(图片提供:航天8院)
 
推迟后的中俄合作火星探测计划将于2011年发射升空,并将首次综合开展具有挑战意义的深空探测行星无线电科学实验和研究。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物理》月刊于今年10月和11月相继出版的总第38卷第10和11期,分两期刊出“火星探测器‘萤火1号’专题”,以8篇系列文章系统地介绍了将用于“萤火1号”火星探测任务的行星无线电科学与技术。其中两篇由科学应用系统承担单位中科院空间中心专家撰写,6篇由VLBI测轨分系统承担单位上海天文台专家撰写。相关研究是在863计划和火星探测计划的支持下实施的。
 
行星无线电科学是行星探测领域英文专业词汇Planetary Radio Science的中文翻译。目前在中文里还没有固定对应的专门词汇。该项技术与科学研究,通过测量星-地链路或星-星链路之间高频率稳定度无线电波载波信号的变化,对探测器进行精密定轨、精密测量中心引力天体的质量和万有引力场数、反演中心引力天体的重力场异常、研究天体的动力学特性、通过掩星的方式探测行星天体大气物理特性随高度变化的参数剖面或者太阳风物理特性、利用地频或微波雷达探测行星内部结构和电离层特性。这次专题刊出的论文涵盖了以上多个方面。
 
在实施行星无线电科学实验过程中不额外增加卫星载荷与功耗,将与测控系统共享卫星和地面测控资源,自深空探测开始以来,就被广泛用于各类行星探测的任务之中。该领域中最具有挑战意义的工作是验证爱因斯坦引力理论,其典型的代表是本世纪初在卡西尼-惠更斯探测计划中对引力波的尝试性探测。
 
在本次“萤火1号”探测任务中,由中科院空间中心孙越强研究员主持的中俄合作星-星链路火星电离层大气掩星探测技术,以及由上海天文台平劲松研究员主持的探测器星-地链路VLBI和单程测速开环无线电独立测轨技术,在迄今为止的深空探测任务中尚未使用过,构成了“萤火1号”探测工程中最为关键的科学和工程技术,也是对参研人员的前所未有的挑战。
 
“萤火1号”火星科学探测工程的推进与实施,标志着我国正式启动了飞出地月系统的深空探测历程,同时也标志着行星无线电科学正式纳入了我国行星探测的体系。
 
更多阅读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与国际同行赛跑,他们的研究突破传统认知 流感病毒进化出了能穿透粘液的蛋白质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