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杜甫诗句有云:“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这里“别裁”一词的意思是“辨别、剔除”。清代沈德潜(1673~1769)编的《唐诗别裁集》等,意在表明所编诗集已将“伪体”剔除。后来人们在“别样裁定、另类选取”的意义上用“别裁”一词做书名,如《论语别裁》、《水浒别裁》等。兹拟在科学语境中,对老子《道德经》的第一章进行“别释”。
《道德经》的首章全文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对此章的解释,多是在哲学维度上进行的,尚未见到在科学语境中的阐释。老子在此提出了“道”与“名”两个关键词。笔者认为,在科学语境中,“道”可视为“科学原理(定律)”,“名”可视为“科学概念”。
科学原理(定律)都有其适用的领域和范围,都是特定“论域”内的原理、定律,没有“普适”的科学原理/定律。如牛顿定律,只适用于低速宏观条件下的物体运动;而对于接近光速或线度L<10-7米的物体,刻画其运动规律的是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在几何学中,欧几里得几何学描述的是零曲率空间,黎曼几何学描述的是正曲率空间,罗巴切夫斯基几何学描述的是负曲率空间。所以,“道,可道,非常道”就可以在科学语境中释为:科学原理(定律),当可以明确刻画客观事物的运动特征或形态结构时,就不是缺乏使用范围的“普适”的原理(定律)。
科学概念是科学抽象的结果。它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反映,是人类在一定历史阶段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总结,是理性思维的结晶,是认识过程中的一次质的飞跃。科学概念是科学大厦的“基砖”,是人类进行理论思维的“逻辑细胞”,是人们认识自然现象之网的网上纽结。每门学科都有一系列科学概念,如数学中的常量、变量、函数、极限、微分、积分等,物理学中的力、能、功、质量、动量、场、量子等,化学中的元素、原子、化合、分解、价、键等,生物学中的物种、细胞、基因、遗传、变异等。没有概念或者概念不明确和统一,就无法进行有效的判断和推理。因而,“名,可名,非常名”在科学语境中就可以诠释为:科学概念,一当形成、确立(具有特定的内涵与外延),在一定时期内,便有特定的适用领域,而非“放之四海而皆准”。
在科学语境中,“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应作何解释呢?在科学概念和科学原理(定律)形成之前,可称为“天地之始”,只能“观其妙”而已,正如奥地利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所说:“凡是我们不能言说的,对之必须保持缄默。”而当形成科学概念和科学原理(定律)以后,这些概念、原理、定律就成为“万物之母”——以一代类,以一驭群,如细胞、函数、能量守恒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等,就可以在特定的“论域”内“观其徼”。徼,亦作“皦”,义为光明、显著。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天体的运动规律,乃“观其徼”之举。
“道”与“名”,“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科学知识是一个概念体系;所谓科学理论,即科学概念之间的因果关系网。科学原理、定律、定理,都是由科学概念构成的判断。没有概念、判断和推理,就不会有科学理论。所以,科学概念和科学原理(定律、定理)“同谓之玄”。玄者,深奥之义也。康德说:“除了直观以外,其他唯一能获得知识的方法就是借助于概念……没有内容的思想是空虚,没有概念的直观是盲目。”于是,对“玄”——科学概念和科学原理(定律、定理)——的透彻认识,就显得非常重要;而元理论、元科学研究,就是“玄之又玄”的研究,就是达到认识客观事物目的的“众妙之门”。
汉代董仲舒《春秋繁露》云:“辩大(总纲)之端,在深察名号。名者,大理之首章也。录其首章之意,以窥其中之事,则是非可知,逆顺自著”;“名生于真,非其真弗以为名。名者,圣人之所以真(辨别)物也”;“欲审曲直,莫如引绳;欲审是非,莫如引名。名之审于是非也,犹绳之审于曲直也”。《诗·小雅·正月》云:“维号斯言,有伦有脊。”伦脊者,道理也。科学概念,名也;科学原理,道也。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深察名道,众妙之门。
(作者为山西师范大学副教授)
《科学时报》 (2009-11-6 A3 周末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