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领”与“白领”概念是20世纪上半叶在西方国家首先提出来的。若在更加宽泛的意义上使用“蓝领”和“白领”概念,则在科学王国中也有“蓝领”和“白领”之分。所谓科学王国中的“蓝领”,指那些在科学研究中主要从事研究资料收集工作的科研人员;而所谓科学王国中的“白领”,则指那些在科学研究中主要从事理论抽象工作的科学家。
在科学王国中,“蓝领”众多,兹表3位,以睹其雅致风姿。第一位:丹麦天文学家第谷(1546~1601)。他是一位伟大的数据收集者,肉眼观察时代最精确和细心的天文学家。他14岁时,由于亲眼看到日食,遂走上了天空观察者的人生道路。无数个小时、无数个夜晚,他详细观察众恒星的位置,记录它们出现的时间,列表比较众行星的处所。第谷每次进行观测时,都要穿上贵族服饰。他得到的数据,精度要高于当时所有人。
第二位:法国生物学家法布尔(1823~1915)。他用一生的时间,对400种昆虫的生育、繁殖、体貌特征、捕食、飞行、喜好、生存技巧、打架、蜕变、繁衍和死亡等进行了全面、细致、系统的科学观察,所写出的10卷本《昆虫记》成为现代仿生学的基础。达尔文称法布尔为“无法效仿的观察家”。
第三位:中国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1587~1641)。据《徐霞客游记》记载,他在外旅行考察的天数共计1414天,其中野外考察748天。其在著作中共记载各种地貌类型名称100多种(其中含流水地貌类型名称约24种),亲自攀登的山峰约141座,亲自深入的岩洞306处,仅考察的岩溶地貌连续分布面积就达50万平方公里,是西方学者早期考察的岩溶面积的10倍。
科学王国中的“白领”,卓尔超然。亦表3位,以观其绰约风韵。第一位:开普勒(1571~1630)。德国天文学家。1601年,第谷去世。作为助手的开普勒继承了第谷的事业。他利用第谷多年积累的观测资料,通过数年的仔细分析和研究,终于发现了行星沿椭圆轨道运行,并且提出了行星运动三定律,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打下了基础。开普勒曾说:“第谷富甲天下,但是像天下大多数富人那样,他不知道如何恰当使用这些财富。”
第二位:拉瓦锡(1743~1794)。法国著名化学家。他在《化学原论》这篇标志着现代化学诞生的论文中第一次开列出化学元素的准确名称,将化学方面所有处于混乱状态的发明创造整理得井井有条,使化学上升到科学理论阶段。但他所用的材料却大都是别人整理出来的,他仅仅是将它们编排和组织起来而已。他所提出的新观念、新理论、新思想,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故而后人称之为“近代化学之父”。
第三位:麦克斯韦(1831~1879)。英国理论物理学家。他在潜心研究了法拉第关于电磁学方面的新理论和思想之后,抱着给法拉第的理论“提供数学方法基础”的愿望,决心把法拉第的天才思想以清晰准确的数学形式表示出来。凭借高深的数学造诣和丰富的想象力,他最终将电磁场理论用简洁、对称、完美的数学形式表示出来,经后人整理和改写,成为经典电动力学主要基础的麦克斯韦方程组。
在科学王国中,有不少科学家,由“蓝领”转变为“白领”,可称为“灰领”。譬如,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1809~1882)。1831年底,他随贝格尔号军舰扬帆起航,途经大西洋、南美洲和太平洋,沿途考察地质、植物和动物,一路上做了大量的观察笔记,采集了无数的标本。5年之后,贝格尔号军舰绕地球一圈回到了英国。1858年,达尔文在环球考察的基础上完成了标志着生物进化论诞生的科学巨著《物种起源》。
再如,德国经济学家杜能(1783~1850)在14年的实验基础上,总结和归纳出了农业区位理论;德国理论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1893~1969)通过4年的实地调查,归纳形成了中心地理论,并被后人誉为“理论地理学之父”;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1564~1642),在进行百余次“稀释重力”实验的基础上,发现了相关的物理定律,等等。
科学王国中的“蓝领”、“白领”和“灰领”,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优劣好坏之别。“蓝”、“白”、“灰”三色之异,或因个人学养不同所致,如法拉第和麦克斯韦、第谷与开普勒等;或受学科发展阶段所制,如达尔文、拉瓦锡等。科学王国中的“蓝领”、“白领”和“灰领”,都是恢弘壮丽的科学大厦的缔造者。
(作者为山西师范大学城环学院副教授)
《科学时报》 (2009-6-26 A4 周末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