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的美国《科学》杂志发表社论,简要回顾了中美科技合作的三十年历史,并对中美科技合作的前景和面临的挑战做出了展望。
社论由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科学技术与安全政策中心主任Norman P. Neureiter先生和AAAS国际合作部主任Tom C. Wang联合署名。
社论说,1972年尼克松总统和周恩来总理签署的上海《联合公报》结束了中美长达23年的隔阂。公报中涉及中美科技合作的只有短短的一句话。公报签署以后,两国科学家和学者间的交流逐渐增加,其中美方主要是由非政府性质的美国科学院来推动的。六年以后,总统科学顾问Frank Press先生率领的访华团几乎囊括了美国联邦政府机构的科技代表,这预示了1979年两国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并为两国签署正式的科学技术合作协议奠定了基础。正是在整整三十年前的这个星期,美国卡特总统和中国领导人邓小平签署了科技合作协议。
社论说,新当选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坚信科学可以在解决美国国内和国际问题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值此三十周年庆祝之时,回顾和评价中美科技关系并确保这种关系在通向未来的正确轨道上运行是非常有意义的。
社论概括了中美合作现状的一些数据,指出有超过一百万的中国学生曾经在美国学习,其中三分之二分布在科学与技术领域,其中很多人留在了美国。如今美国大约8%的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博士学位授予了出生在中国的留学生。近些年,中国在国际期刊上发表的科学与工程类论文中,将近40%的论文拥有来自美国的共同作者,同时将近8%的美国论文拥有来自中国的共同作者。2004年,在中国全部R& D投入中,大约六亿两千两百万美元是由中国境内的美国公司或者相关机构提供。除了太空探索领域,中美两国大学以及官方实验室之间的合作非常广泛,并且形式多样。另外,中国公开表示,它的未来发展之路的强大驱动力主要来自于科技,政府正对科技、基础设施和教育各领域给予必要的投入。
该社论同时指出,中美关系总体上还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贸易摩擦问题,人民币汇率问题,美国对竞争力下降的担忧,中美对能源的争夺,台湾问题,中美在军备方面的竞赛,美国对中国的出口管制,中国对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长远意图的担忧等等。总之,双方都怀有一定程度的不信任感。
社论说,科学是一种共同的语言,可以在不同的文化之间架起桥梁,减少互不信任,增进透明度。奥巴马政府应当努力将中美科技合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由美国总统科学顾问和中国科技部部长担任主席的科学技术联合委员会应当召开年度会议,(而不是目前两年一度),2009年的这次会议应当为制定出未来十年的研究合作计划,特别应当关注两国共同面临的诸多全球问题,例如气候变化、能源、食品、健康以及安全问题等等。美国需要注入更多的资金,作为美国研究机构在这些领域的研究项目的补充。美国必须确保所有合格的中国科学家及时获得赴美签证,保证美国的出口控制在确保美国国家安全的同时没有阻碍美国公司全面参与国际民用经济活动。
社论最后总结说,美国与中国结为真正的科技合作伙伴关系拥有双重的远大战略意义,它不但有助于为全球不断增长的人口寻找可能的科技解决方案,而且也将减缓中美总体关系中不可避免的紧张因素。(科学网/何姣 编译)
更多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