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晓宇 来源:红网-潇湘晨报 发布时间:2008-6-16 9:23:17
评论:看东邻日本如何吸取地震教训
 
距中国汶川大地震仅1月又2日,当地时间6月14日上午8点43分,日本东北部岩手县和宫城县等地发生里氏7.2级地震,造成10人死亡,包括3名外国游客在内的数十人下落不明,受伤人数已逾260人。
 
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是渺小的,每个民族,也都会从灾难中吸取教训,但吸取什么样的教训,却由不同的文化因子累积使然。此次日本东北部地震,属浅层地震,震中深度约为8公里,有地震专家解释,汶川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为此次日本东北部地震的16倍,因两处地质环境和楼宇结构的不同,日本的灾情远较汶川大地震轻。
 
去年10月日本启用的全球首个地震预报系统,对减低灾情,发挥了重要效用。日本气象厅在8点43分51秒预测到地震,3秒后即在电视上发布了首个预报,距离震中30公里以外的地方在地震摇晃发生之前十多秒就得到了预报,而距震中500公里的东京,居民在感到地震的前一刻,赢得了几秒宝贵的防范时间,核电厂与铁路这些重要设施也因预报而得以自动关闭,地震发生时,一架运行的火车在自动停止前一分钟发出广播,吁请乘客抓紧扶手。日本曾有技术人员感叹:“地震预报技术难度太大了”,民众亦有怨言:“地震预报没有任何帮助”,但对于一场大的地震而言,哪怕预报只赢得几秒时间,都弥足珍贵,而为建立地震预报系统所付出的努力,在生命的代价面前,都不能不说是值得的。
 
日本处于活跃地震带,其防灾能力远非一日所养成。文明的累积,总是建立在对痛感一次次的铭记之上。1923年东京大地震后,日本规划城市时,学校、公园开始发挥巨大的应对地震灾害的作用,今日之日本,最好的地段中最安全的建筑物,肯定少不了学校;1995年阪神大地震后,日本政府从1996年开始,连续3次修改《建筑基准法》,把各类建筑的抗震基准提到最高,要求商业楼宇能抗8级地震,使用期限要超过100年。地震发生的当时,因拘泥于地方首长的副署,日本自卫队出动缓慢,未能及能救灾,日本亦因此进一步完备了救灾的法律体系。
 
痛感之累积是否等同于文明的累积,是检验一个民族抗灾能力的最真实的参照值。汶川大地震发生后,5月19日,因决堤和余震的危险,赶往灾区救援的日本救援队被迫中止救援返回成都,面对掌声和致谢,救援队员却没有一丝欣喜之情,每个人都脸色铁青,当晚,在日本雅虎新闻网站上,发现有自称日本救援队员的留言:“我现在只感觉到自己的无力和悲伤。作为救援队的一名成员,仔细想想,一个活着的中国人都没救出来,就这样回来了。我的一个同事对这次的事,精神上很受打击,已决定辞职。 如果下次在日本发生这样的事,我绝不会再像这次无力的自己一样。为了成为能够救助宝贵生命的人,我会努力活下去。”因地震之频繁,造就了对地震的痛感尤其强烈;痛感与耻感的累积,造就了日本应对地震灾害的文明。
 
出于对逝者的追忆,而永存痛感;出于对安全的构建,而对过去的缺失长存耻感,这正是灾难给予活着的人们的智慧与理性,一个民族在灾难中失去的,必将在民族的进步中获得补偿,并经此而走上人类文明的沧桑正道。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