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洪蔚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8-2-21 2:3:35
人口与资源环境研究:“中国硅谷”能养活多少人
 
到2020年北京市海淀区的水资源所能承载人口当量规模约为300万人,按照目前的人口发展趋势,2020年海淀区人口将超过450万人。人口数量与城市生活用水供给之间的矛盾将会极为突出。
 
人类对人口容量的研究已有近400年的历史,20世纪中叶以来,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日益紧张,此类研究更成为越来越热门的话题。
 
迄今为止,国际组织和学术界对于人口承载力的概念还没有取得共识,据不完全统计,对这个概念所下的定义已有26种之多。同一地区人口承载力的极限,也受到不同文化、不同生活质量要求的影响,往往也会得出不同的答案。
 
一篇题为《“十一五”期间海淀区人口可承载力》的公开报告,日前引起广泛关注。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社会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室主任张利华及其课题组,在研究海淀区的人口承载能力时,把“小康社会”作为生活质量的标准,着重从水和土地资源两个方面,分析了未来12年海淀区这个人口日益密集的 “中国硅谷”到底能养活多少人、资源局限与人口增长之间到底有多大的缺口。
 
人口增长:迁入人口是最大的压力
 
根据2004年的统计数字,海淀区全区人口总量为258万,占北京市总人口的1/6。其中户籍人口184万,流动人口74万,在全市人口数量排名中略低于朝阳区,居第二位。
 
近年来,海淀区的生育水平整体上呈平稳下降趋势,自然增长率已经接近零增长,和发达国家基本相同。由出生所造成的人口增长在海淀区人口增长的比重中,所占份额越来越小;而由人口流入带来的人口增长压力却越来越明显。
 
2003年海淀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只有0.23‰,自2004年北京市出台子女户籍可以随父入京的政策后,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到2.1‰,比2003年提高了1.9个千分点。
 
特别是由户口迁入导致的人口增长——在人口承载力研究中称为“人口机械增长”——在海淀区表现得最为突出。“十五”期间,全区年平均机械增长5.7万人,占北京市人口机械增长总量的50%,其中海淀区每年接收毕业生占北京市接收毕业生总数的近1/3。从而形成了海淀区特有的低生育率和高户籍人口机械增长并存的现象。
 
专家预计这种现象将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继续存在,再加上无户籍的流动人口每年以6%的速度增加,到2010年,海淀区人口总量将会超过350万人,人口总量跃居北京第一位。到2020年人口总量将接近450万人(保守数字),其中流动人口的增长量,以远远低于目前实际增长率的3%计算,也将达到175万人。
 
水资源:高悬在头顶的利剑
 
“水资源是海淀区人口承载力的瓶颈。”张利华说,“特别是近10年来,生活用水的比重逐年增加,海淀区的水供应能不能保证450万人口生活的高品质?”1989年,海淀区农业用水在总用水量中占着最大的比重,达到42%,生活用水占31%。此后仅两三年的时间,两者所占比重急剧变化,分别刷新为27%与45%。
 
到2020年,拿什么水来给400多万人使用?依靠自然降雨、河道、地下水等自然因素提供更多的水资源供给,短期内显然是不现实的。只有技术手段的提高,能够提供更多的水源。张利华在探讨2020年有多少水的问题上,将自然供水量的增长设为零,增加了外来引水和污水处理所能提供的使用量,到2020年,海淀区的水供应总量将增加到5.4亿立方米。按目前人均年用水量85立方米维持不变,生活用水占总用水量的40%计算,2020年海淀区的水供应量可以承受的人口当量为307.33万,那么城区水资源供给能力同城区居民生活用水需求间依然有近100万人口当量的用水缺口。张利华认为,“在水资源供给量短期内难有较大突破的背景下,唯一的出路在于倡导节水理念,推广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土地:谁能诗意地安居
 
人要生存,水是最基本的;而人要安居,就要伸手要土地。从2001年到2004年,海淀区耕地面积从9.1万亩下降到4.8万亩,减少了将近一半。其中90%流向建设用地,而建设用地中,绿化占了31%,居民住宅用地占26%。
 
张利华说:“小康社会的标准对住宅的质与量提出了两方面的要求。”按照小康社会居住条件与生活环境的要求,到2020年,海淀区居民住房面积总数要达到14840万平方米,这意味着每年需要新增住房面积502万平方米。
 
这个数字还没有包括因为人口增加、交通压力增大而导致的道路建设面积以及公共场所用地面积的相应增长,因此张利华明确提出:“如果人口过快增长,要挤占部分其他建设用地,或者降低人均住宅面积标准,进而影响人居环境的舒适度。这种状况对土地供应量紧张、城市建设用地增长空间有限的海淀区,是一个严峻挑战。”
 
在人口增长与土地、水资源的双重缺口面前,三者之间矛盾虽然尖锐突出,但不是完全不可弥合的。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利用科技手段的支撑、正确的政策措施,实现对水资源、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提升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对人口发展的承载能力,使资源环境和人口发展纳入和谐发展的轨道,提高人口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更应大力倡导以节能环保为核心内容的绿色健康生活方式,减低单位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从而增强生态环境对人口的承载能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使“中国硅谷”这个人口日益密集的地区,最终能让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都能“诗意地安居”。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