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王丹红 来源:科学时报 发布时间:2008-2-4 17:2:7
挑战传统 跨越疆界 促进创新
科学时报:中美前沿科学研讨会十年

1997年,中美两国科学院领导签署举办“中美前沿科学研究会”协议。

 

1998年,第二届“中美前沿科学研究会”代表合影。

 

    2007年10月,第十届中-美卡弗里前沿科学研究会(CAKFoS)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还举行了另一个庆祝活动:中国科学界与国际科学界互相促进十年。

2007年10月,第十届中美前沿科学研究会(CAKFoS)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实际上庆祝了中国科学界与国际科学界互动交流与合作的10年。作为会议的指导和组织者,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白春礼和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副局长曹京华在最新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撰文,回顾了10年中美前沿研讨会的意义和作用。他们认为,该研讨会不仅推动了中美青年学者跨学科思维和创新以及跨学科合作,而且如同一面镜子,反映了过去10年间中国科学和中国科学院有关工作的发展。
 
为推动中美青年学者跨学科思维、创新和合作及培养学术带头人,1997年,中美两国科学院共同启动了中美前沿科学研究会。首届会议在美国加州举行,2005年,美国卡弗里基金会开始为会议提供经费支持。
 
卡弗里基金会成立于2000年12月,旨在支持有利于人类的高级科学研究、促进公众对科学的理解、支持科学家和他们的工作。
 
10年间,中美两国近300多个研究机构的670多位杰出青年学者参加该研讨会,围绕77个当代科学的前沿科学问题展开讨论。
 
一个打破传统的会议
 
在形式和内容上,中美前沿科学研究会不同于科学家们通常所熟悉的学术研讨会。首先,每次会议邀请80多名来自不同学术背景、学术上有一定成绩、年龄在45岁以下的中美青年科学家参加,美方学者来自全国的大学和研究所,中方学者来自中国科学院和大学;第二,每次会议的8个主题均由中美学者联合组成的学术委员会决定;第三,主持人和报告人均要求用尽可能少的专业语言来描述各自领域的前沿科学问题,确保非专家也能听明白并为会议作出贡献;第四,与会者不必西装革履,会议专门为非正式交流提供方便。
 
“如今,CAKFoS已成为一个受广大青年学者喜爱的品牌会议,年轻的学者们在这里交换知识、研究进展、想法和机会,内容几乎涵盖了当代科学研究事业所有领域。”白春礼等在文章中写道,“这是一个生机勃勃的互动型论坛。也许,对参与论坛的中国科学家水平的回顾,能从一个侧面反映10年间中国科学、科学政策和科学交流的进展。”
 
他们说:“我们深切感受到,CAKFoS是一面能反映中国过去10年科学和技术大发展的镜子。在这10年中,中国科学家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中国政府在三个层面的政策实施。首先,20多年来,中国实施了鼓励经济改革、国门开放的基本国策;第二,过去10年中,投入科学和技术事业的公共经费的比例增加了一倍,科学基础设施大为改善;第三,大力敦促中国科学家之间以及中国科学家和全球科学家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在这里,我们仅回顾后两个方面的变化以及它们对中国科学在质量和数量进步方面所产生的影响。”
 
中国政府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支持科学
 
白春礼等在文章中指出,过去10年中,中国政府以前所未有的努力大力支持国内的研究和发展,研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从1997年的0.64%上升到2006年的1.42%,这还不包括同一时期国内生产总值每年近10%的平均增长率。这种经费的增加力度使得研究能力的建设、对现有科技基础设施的改造、新领域中新基础设施的建设成为可能。过去10年中,中国从事科学和技术研究的人数增加近50%,与此同时,学术界实施了更为严格的评估,对高水平成果予以了更高的期望。
 
伴随着对研发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的实质性投入,中国学者在国际期刊上的论文产出快速提高。以中国作者署名在国际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从1997年的25007篇,发展到2007年的17.2万篇,10年中增加了7倍,其中中国科学院的贡献占15%。作为衡量中国科学和技术进步的指标之一,论文发表数量和质量的提高表明中国对世界知识库的贡献在日益增加。
 
白春礼等认为,近10年来,中国在科学和技术事业上的进步和创新令人瞩目,主要表现在纳米科学、材料科学、神经科学、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等领域。在CAKFoS上,中国的演讲者们展示了他们在认知神经科学、自旋电子学、单分子化学、人类基因组学、暗物质和暗能量等领域的研究进展。
 
他们强调,尽管像暗物质暗能量这类科研成果是利用国外设备获得的数据取得的,但是中国已经建成和在建的大型科学设备有望对相关领域世界科学发展作出贡献。许多成就的取得将直接与新科学机构的创建有关,也将推动高水平和有潜力的研究人员成长。
 
中国科学家更多地融入国际科学界
 
如果要在研究中有所创新,那么必须对“小米加步枪式”的研发设备和人员能力提高进行投入,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则加强了这种创新能力的提高。合作与交流促成了科学和技术标准的提高、新人才的培养、实验设备的更新,以及知识技能的交换。过去10年中,中国科学院学者出任国际学术组织的人数不断增加,这是过去10年中国科学院研究机构成长的标志之一。这种成长也伴随着前来中国科学院访问的海外学者数量的增加,和前来参加中国科学院组织的国际会议人数的增加。
 
中国科学家正在更多地融入国际科学界。白春礼等在文章中指出:“1998年,以中国科学院学者作为共同作者所发表的国际文献有790篇,到2006年达到3724篇,同一时期,中美科学家合作发表论文的数量也增加了5倍,这些数字见证了过去10年间中国科学家跨越国界线的大规模交流和合作。加强交流和合作的政策也促进这些成果的涌现,如今,合作与交流已成为中国科学家研究工作中的正常部分。”
 
在促进国际和国内科学家交流和合作上,CAKFoS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比如,美国斯坦福大学、威斯康星大学和中国北京宣武医院正在进行的合作就是在CAKFoS研讨会上达成的。尽管研讨会的宗旨是促进参与国之间的双边交流,然而,会议组织者发现它对促进中国科学院的学者与大学之间学者的合作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方的与会人员一半来自大学,一半来自中科院,这种“一半一半”的原则是两院主要领导人在会议创立之初制定的,目的是使该计划不仅成为中国科学院培养青年学术带着人的计划,也成为国内大学培养青年学术带头人的平台。“这项面向全国的原则是项英明的举措。”白春礼等指出,“它不仅促进了青年学术带头人的培养,也打破了中国学界内的传统隔阂,推动了中国科学院与高校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CAKFoS项目的多样化反映了科学前沿领域的复杂性,表明重要的科学发现需要跨越传统界限。“如果说,10年前,中国的科学家们对这种方式还感到陌生的话,那么今天再也不会有这样的情形了。”他们在文章中说,“如今,在CAKFoS的提问与回答现场,中国的科学家们比以前更积极主动,与美国同行的交流也更平等、自信,而且富有个人魅力。这些进步反映出中国科学在进步、新一代有国际眼光的中国科学家正在出现。”
 
白春礼等强调,在CAKFoS这样的研讨会上所进行的交流已成为科学创新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与所有有创造性的对话一样,这种对话的成功取决于杰出的演讲者和积极参与的听众。在这样的会议上,双方科学家建立的学术联系、相互了解和尊重将对两国科学界间的合作和交换产生深远影响,并进一步提升他们共同在前沿科学领域实现创新的兴趣。
 
更多阅读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