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作者:亓艳波 来源:中国江西网 发布时间:2008-7-15 14:35:12
评论:张孟苏假装上国外名校,我们假装批判
 
日前被热炒的武汉“低分高能”学生张孟苏“鲤鱼跳龙门”被新加坡政府理工学院破格录取的传奇故事,被证实有炒作嫌疑。据7月15日的《新闻晨报》报道:新加坡5所理工学院均否认录取助人为乐女生,实际上在新加坡并不存在“新加坡政府理工学院”,而且理工学院属于专科,学制只有3年。
 
真相似乎离我们依然有一段距离,在联系不上张孟苏本人的情况下,通过求证新加坡的5所理工学院,我们至少知道张孟苏并没有被新加坡的名校录取,即使被所谓的理工学院真的录取,也不过是一个专科,其充其量还不如国内的一个独立学院。
 
张孟苏的辅导老师何卫星居于何种目的将张孟苏被新加坡高校录取的信息透露给当地媒体,不得而知。但是,这则新闻刊登以后,评论家们的评论的目的却是显而易见的,通过张孟苏这个感性的个人案例给国内一成不变的高考制度和选材标准以犀利的攻击。评论家以外国高校的选材标准和张孟苏的个人品质及综合素质为矛意图证明中国高考制度的落伍和选人标准的不合理。评论者大多从微言具义到宏观巨旨,逻辑论证,环环相扣,最后得出张孟苏被外国名校录取,应该引起国内教育部门的反思,从教育理念到教育体制再到评价体系都要进行改革。
 
其实,对于目前的教育理念、教育体制和学生的评价体系,国人早就诟病已久,但倘若以一个莫须有的张孟苏事件为矛进行攻击,不但不能直击诟病的要害,反而还会有损于自己。拿一个用泥巴做的矛去攻击一个即使不怎么结实的盾,到头来却是矛一碰就破,最后不但不能攻击盾,反而会被盾所讥笑。这样的批判注定是一种形式意义上的隔靴搔痒,即使明知道对方有漏洞,但是建立在虚假意义上的论据,也得不出令人信服的批判效果。评论失去了事实这个依据,批判变得虚伪。这在某种程度上昭示了我们某些评论者评论的肤浅和牵强,恨不能从一件小事十分钟之内论证出所有的宏观大义,这种牵强、肤浅乃至急功近利使我们的批判变得令人不足信、不可信。
 
即使张孟苏真的被国外名校录取了,她的这种录取模式在国内推广的价值又有几分也是一个问题。在目前国内注重诚信环境和权利制约体制下,张孟苏的模式或许会适得其反,成为腐败的另外一个大温床,前段时间清华“降分娶”蒋方舟闹得舆论沸沸扬扬,反对者居多就是一个例证。从这个角度而言,以张孟苏被国外名校录取批判国内目前的教育体制,矛不对盾,失去了评论批判的本来面目,尤其是对那些正在读高中的青少年,告诉他们一个真实录取准则,远比画饼充饥更有意义。
 
更多阅读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读后感言:
相关新闻 一周新闻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