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风靡全国的“三鹿奶粉”事件,让普通消费者对一个陌生的化工产品产生了警惕。人们不能理解的是,这个白色结晶粉状有机化工原料,本来是被用于生产塑料、胶水、阻燃剂或化肥的,怎么会添加在婴儿的奶粉里?这个能造成试验动物肾衰竭,并致其死亡的有害化工原料,怎么进入婴儿的主要食物里的?
大量使用食物添加剂,虽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产量,但其质量却大打折扣,有些造成食物中毒,危害生命健康。以前要1年才能长大的猪,现在4个多月就能出栏;肉食鸡在激素作用下可在45天内出笼。以前,我们欣慰只有牛、羊等少数食草动物不吃激素,是放心肉,然而,遗憾的是,在利益驱使下,人们也喂养牛羊含各种激素的“鸡饲料”和“鸭饲料”,同时喂养瘦肉精。目前,人工饲养环境下长大的鸡、鸭、鹅、猪、鱼、虾、龟、贝、牛、羊等肉类产品,或多或少地摄入了激素、瘦肉精、安眠药、苏丹红、化肥甚至避孕药等天然食物链中原本不存在的东西。那么有害食品添加剂为什么充斥市场,屡禁不止呢?这要从生产和消费两个终端上来分析原因。
生产者的目的是赚钱,他们从不消费自己生产的东西,这个前提决定了只要能提高产量,就什么都可以添加。“三鹿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为的是提高奶粉的氮含量,因为检测蛋白含量就是以氮含量为重要指标的。在养牛过程中,以前有人就提出往饲料里加尿素,甚至教科书上公然这样提倡。过去让动物们吃化肥,如今升级到让它们直接吃化工原料,因为生产者不吃自己生产的食物,是卖给消费者的。
在消费者一方,由于他们对食物生产规律不了解,盲目消费,客观造成了食物添加剂的泛滥。如消费者喜欢纯瘦肉,生产者就给动物吃“瘦肉精”,殊不知动物肌肉应该是肥瘦平衡的,让肥肉变瘦,消费者就要承担健康代价,因过量瘦肉精可使人中毒乃至毙命;消费者喜欢“顶花带刺”的黄瓜,那么生产者就想尽各种办法,让摘下来的黄瓜看起来新鲜无比,所使用的添加剂中甚至含有避孕药等成分;消费者喜欢面粉是纯白的,那么就有人将滑石粉、荧光粉添加到面粉中去。
国家到了对食物添加剂动点真格的时候了,要明确哪些东西不能添加到饲料或食物中,要严格控制添加的剂量,加大监督和处罚力度。最明智的做法是,正确引导消费,告诉公众食品生产真相,让市场逐步告别食物添加剂。
(作者为中国科学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