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冯丽妃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5/30 10:24:25
选择字号:
“我们希望发表能够激发灵感的科学”
访细胞出版社高级副总裁Richard Remington

 

“从战略的角度来看,我们希望发表能够激发灵感的科学,确保成为高质量研究的大本营。我们战略的一部分是确定有机会将好的期刊添加到期刊组合中,通过发行新刊,或通过与新学会建立重要的伙伴关系。”近日,细胞出版社高级副总裁Richard Remington(里查德·雷明顿)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说。

Remington于2020年加入爱思唯尔,今年1月担任爱思唯尔旗下细胞出版社高级副总裁,带领该出版社不断改进为作者、编辑和评审人员提供服务的方式,加强与科学家和科学界的深入合作与倡议,优化全球的编辑和出版业务以及市场策略。近日,他访问了细胞出版社位于北京的办公室。

“我们希望发表能够激发灵感的科学”

《中国科学报》:请谈谈你最近的工作焦点。

Remington:过去几周,我访问了细胞出版社在全球的多个办公室。除了波士顿总部之外,还访问了位于英国剑桥、伦敦、牛津的办公室,位于荷兰阿姆斯特丹的办公室,最近又访问了上海和北京的办公室。

《中国科学报》:这些访问有哪些主要收获?

Remington:这是我们分享和交流细胞出版社未来发展战略方向的机会,通过与世界各地的编辑团队会面,我们要制定未来5年的发展战略,了解我们需要在哪里建立新的合作伙伴关系、推出新的期刊,评估我们在全球投稿方面的增长,从而确保进入合适的市场、出版高质量的内容。我们的外部访问也有机会直接聆听科学界(的想法),以及与细胞出版社合作的一些期刊的想法,从而了解如何进一步推动这些关系的发展。

《中国科学报》:今年也是细胞出版社成立50周年,请谈谈未来发展的战略。

Remington:从战略的角度来看,我们希望发表能够激发灵感的科学,确保成为高质量研究的大本营。我们的战略是确保在高端领域有一个期刊组合,特别是在现有的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和可持续性等领域。我们也出版更广泛的跨学科期刊,如《交叉科学》(iScience)和跨学科期刊《赫利永》(Heliyon),有着很广泛的受众。我们战略的另一部分是通过进一步传播,加强细胞出版社所传递的信息之间的联系。

《中国科学报》:你们如何改善作者、编辑和审稿人的用户体验?

Remington:其中之一是建立精简的流程,让作者提交的论文尽快获得发表。我想强调“多刊审稿”流程,这是细胞出版社的一个新方法。过去,研究人员会把研究结果提交给他们认为适合的期刊,他们可能被拒稿,或者进入审稿、修改、接收流程。如果被拒绝了,他们就需要再去另投他刊,重新开始新一轮的审稿流程。我们的“多刊审稿”流程允许作者将论文同时提交给三个或四个期刊,细胞出版社内部对稿件进行审视,并判断和推荐最适合的期刊,并将其发送到同行评审中,“多刊审稿“可以更快地为研究成果找到归宿。

《中国科学报》:如何尽可能加快同行评审过程?

Remington:我们的关注点不仅仅是速度,我们要确保为同行评审过程设定适当的时间,而不是为了节省时间而牺牲质量。我知道等待论文投稿结果,对科学家们来说是个挑战,甚至会令人沮丧。我们采取了一些努力,包括为同行评审专家创造更好的体验,吸引更多的科学家为期刊进行评审。我们也专注于创建最快的审稿流程,从编辑的角度尽可能地缩短审稿、决定手稿的去留到最后发表的时间。

国际合作和多样性有助应对挑战

《中国科学报》:你如何看待国际合作对期刊发展的重要性?

Remington:国际合作非常重要。首先,科学研究观点的多样性可以让我们拥有全面的视角,消除任何一个国家在特性问题上可能存在的认知偏差。因此,多样性研究观点和国际合作对于人类所面临的挑战形成更加全球化的视角以及如何应对这些挑战至关重要。

我们通过很多办法来做到这一点,包括全球性的细胞研讨会(Cell Symposia),区域性的行业研讨会,区域性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等等。我们的多样性和合作还超越了全球出版范畴,延伸到期刊编辑及其所在地区的多样性,此外还有支持期刊发展的外部顾问委员会、评估研究内容并确保其具有多样化观点的同行评审专家。

《中国科学报》:你认为多样性是促进国际合作的一个因素吗?

Remington:是的。我们已经看到,它带来了不同的思想、不同的生活经历、各个市场所面临的不同挑战。比如发达的、具有经济优势的市场和处于经历劣势的市场会存在不同。我相信这种国际合作中思想的多样性对推动研究很重要。

《中国科学报》:细胞出版社编辑队伍的国际化程度如何?

Remington:我们有50%的编辑来自全球其他地区,其中有11%来自中国。

《中国科学报》:请分享一两个细胞出版社在国际合作方面的案例。

Remington:比如2015年,我们与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中国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共同主办的期刊《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这是细胞出版社在亚洲的第一本合作期刊。通过密切的合作,提升了该刊的全球影响力和作者多样性,其影响因子达到27.5,位列植物科学领域第一名。所以,2020年我们又合作创办了新刊《植物通讯》,其在植物科学研究领域的影响力也很高。

《中国科学报》:你对中国科学的发展有何印象?

Remington:我认为中国科学的发展遵循了一个非常积极的发展轨迹,展示了中国在各个学科的研究方面的投资力度。这次行程中,我有机会了解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分子生物学卓越中心等多个机构的发展情况,看到了中国对科学的重视,在本土产生了众多优秀的科学家。我还看到了中国在生物学领域的不断增长,中国有很多生物学实验室获得了大量投资,它们正日益成为有吸引力的科研乐土。

共促高质量科学发展

《中国科学报》:细胞出版社如何吸引世界各地的好论文、好研究?

Remington:首先,我们50年来建立的声誉和一贯采用的质量流程,让我们获得了科学界的信任;其次,我们有在全球各地建立的关系和设立的团队,当大家认识你、信任你时,就会愿意把他们的研究给你。越融入当地的市场,建立的关系越多,随着时间的发展,和你建立联系的科学家也会越多。比如每一个诺贝尔奖得主都曾是一名博士后,当你帮助他们发展职业生涯时,与他们的关系就建立起来了,建立这样的关系是我们最初吸引优秀论文的方式,通过保持这些关系,我们吸引的论文质量和期刊的质量也得到了保证。

《中国科学报》:你们如何做好科研诚信的守门员?

Remington:最重要的是,通过我们的编辑和同行评审过程。我们有一个非常专注的团队,专注于通过内部合作努力识别潜在的挑战和(有问题的)研究,也与外部合作来识别操纵研究、伪造研究或身份伪造的问题。我们会通过在全球开展出版诚信研讨会,让研究人员了解关于研究诚信的重要性,并以科学界和公众可以信任的方式报告科学成果。

《中国科学报》:如何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科研诚信挑战?

Remington: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20年前,我们就开始了数字化或人工智能的发展旅程,例如我们使用人工智能大型语言模型方等工具来改善寻找同行审稿专家,帮助编辑以新的方式评估数据。我们也相信它们在论文发表中占有一席之地,关于在研究中何时能使用或不能使用人工智能工具,我们的出版指南中有非常明确的指导方针。我们的编辑内部会使用人工智能工具来帮助推进审稿过程,但不会取代编辑的独立性。所以,把人工智能工具和我们的编辑经验的相结合,了解潜在的问题,是我们推动数字化发展的方式。

《中国科学报》:想对中国科学家们说些什么。

Remington:细胞出版社想在这里与大家合作推动科学发展,将各个学科的高质量科学研究推向市场,持续推动科学发展,共同关注下一阶段的科学进程。

  ?

 Richard Remington。细胞出版社供图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0”科研入门需要作哪些准备? 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无摩擦的冰”
冰表面长啥样?原子级分辨图像揭晓答案 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